嚴陵瀨詩
任昉
群峰此峻極,參差百重嶂。
清淺既漣漪,激石復(fù)奔壯。
神物徒有造,終然莫能狀。
……
賞析:
任昉的《嚴陵瀨詩》以簡潔凝練的筆觸,描繪出嚴陵瀨一帶的山川風(fēng)貌,展現(xiàn)出自然景色的壯美與詩人對其難以言表的贊嘆。
一、開篇寫山,氣勢雄渾
“群峰此峻極,參差百重嶂”,詩人起筆便聚焦于嚴陵瀨周邊的山峰。“峻極”一詞,生動地描繪出群峰高聳入云、雄偉險峻的姿態(tài),仿佛直插天際,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皡⒉畎僦蒯帧边M一步細化,“參差”描繪出山峰錯落有致的形態(tài),并非整齊劃一,而是高低起伏、錯落相間;“百重嶂”則強調(diào)山峰數(shù)量之多,重重疊疊,連綿不絕,構(gòu)成了一幅宏大壯闊的山脈圖景,讓人感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磅礴氣勢,也為整首詩奠定了雄渾壯闊的基調(diào)。
二、繼而言水,動靜相襯
“清淺既漣漪,激石復(fù)奔壯”,視角從山峰轉(zhuǎn)移到嚴陵瀨的水流。前半句“清淺既漣漪”,刻畫了水流在較為平緩之處的景象,溪水清澈淺緩,水面泛起層層漣漪,展現(xiàn)出一種靜謐、柔和的美,“漣漪”一詞使畫面富有動態(tài)感,讓讀者仿佛能看到波光粼粼的水面。后半句“激石復(fù)奔壯”,筆鋒一轉(zhuǎn),描繪水流撞擊石頭后的場景,溪水受到巨石阻擋,激起澎湃的水花,奔騰向前,氣勢雄壯。這里“清淺”與“奔壯”、“漣漪”的細微動態(tài)與水流撞擊石頭后的磅礴氣勢形成鮮明對比,一動一靜,相互映襯,全面展現(xiàn)了嚴陵瀨水流豐富多樣的姿態(tài),也體現(xiàn)出大自然剛?cè)岵镊攘Α?/p>
三、收筆感嘆,意味深長
“神物徒有造,終然莫能狀”,詩人面對如此壯美神奇的山水景色,不禁發(fā)出感嘆?!吧裎锿接性臁?,“神物”指代大自然,仿佛是大自然這位神奇的造物主精心打造了這一切,賦予嚴陵瀨獨特的魅力;然而,詩人緊接著說“終然莫能狀”,即便大自然的創(chuàng)造如此神奇,自己卻終究難以用言語將其精妙之處完全描繪出來。這種感嘆,一方面體現(xiàn)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深深折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語言在面對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時的局限性,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讓讀者在詩句之外,自行去領(lǐng)略嚴陵瀨景色的無盡美妙,使詩歌具有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韻味。
四、藝術(shù)特色
1。
層次分明的描寫:詩歌先寫山的峻極、嶂疊,再寫水的清淺漣漪與激石奔壯,從山到水,由靜到動,層次清晰地展現(xiàn)了嚴陵瀨的自然景觀,使讀者如臨其境。
2。
對比襯托手法:通過水的動靜對比,即清淺處的漣漪與激石時的奔壯相對比,突出了水流不同狀態(tài)下的特點,增強了畫面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3。
留白與想象空間:結(jié)尾處詩人對難以描繪自然之美的感嘆,形成留白,讓讀者能夠憑借自身想象去填補對嚴陵瀨景色的感知,使詩歌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張力。
……
解析:
1。群峰此峻極,參差百重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