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玉墀之皎皎,含霜靄之蒙蒙
-
解析:“臨玉墀之皎皎”,“玉墀”指玉石臺階,“皎皎”形容月光灑在玉石臺階上的明亮潔白,突出月光的皎潔,同時也暗示宮殿的奢華?!昂\之蒙蒙”,“霜靄”指寒冷的霧氣,“蒙蒙”描繪出霧氣朦朧的狀態(tài),月光被籠罩在這朦朧的霜靄之中,營造出一種朦朧、虛幻的氛圍,使整個畫面增添了幾分神秘與清冷,進(jìn)一步烘托出秋夜宮廷的寂靜與幽深。
16。
轥天衢而徙度,轢長漢而飛空
-
解析:“轥天衢而徙度”,“轥”有經(jīng)過之意,“天衢”指天空的大道,此句形象地描繪出月光如同在天空的大道上緩緩移動?!稗]長漢而飛空”,“轢”同樣表示經(jīng)過,“長漢”即銀河,描繪月光穿越銀河,飛向天空的情景,賦予月光以動態(tài)感,展現(xiàn)出月光在廣闊天空中的運行軌跡,營造出一種宏大、高遠(yuǎn)的意境,暗示月光的無處不在和永恒流轉(zhuǎn),與人間的興衰、人物的悲歡形成對比,引發(fā)對宇宙與人生的思考。
17。
隱巖崖而半出,隔帷幌而才通
-
解析:“隱巖崖而半出”,描繪月光在山崖間時隱時現(xiàn),只露出一半的光影,“隱”和“半出”生動地表現(xiàn)出月光與山崖相互掩映的情景,增添了畫面的層次感和神秘感。“隔帷幌而才通”,“帷幌”指帷幕,月光隔著帷幕才透過來,說明月光的傳播受到阻擋,只能勉強通過,這一描寫不僅體現(xiàn)出月光的柔和,也暗示了宮廷生活中存在的阻隔與隱秘,強化了詩中孤寂、清冷的氛圍。
18。
散朱庭之奕奕,入青瑣而玲瓏
-
解析:“散朱庭之奕奕”,“朱庭”指朱紅色的庭院,“奕奕”形容月光散落在庭院中明亮閃爍的樣子,描繪出月光下庭院的華麗與明亮。“入青瑣而玲瓏”,“青瑣”指刻有青色連環(huán)花紋的門窗,月光照進(jìn)這樣精致的門窗,顯得精巧細(xì)致,“玲瓏”一詞將月光擬人化,仿佛它也變得靈動起來,通過對月光在庭院和門窗間的描寫,展現(xiàn)出宮廷建筑在月光下的精美,同時也暗示了宮廷生活的精致與清冷并存。
19。
閑階悲寡鵠,沙洲怨別鴻
-
解析:運用“寡鵠”和“別鴻”的意象來表達(dá)哀怨之情。“閑階悲寡鵠”,“閑階”突出臺階的空曠、無人問津,“寡鵠”指失偶的天鵝,在這閑置的臺階上,失偶的天鵝發(fā)出悲鳴,以鵠的孤獨悲傷象征人的孤獨哀怨?!吧持拊箘e鴻”,“沙洲”是大雁棲息之地,“別鴻”指離群的大雁,離群的大雁在沙洲上發(fā)出哀怨之聲,借大雁的離群之怨,表達(dá)出人間的離別之苦和孤獨之感,借物抒情,強化了詩中的悲傷情緒。
20。
文姬泣胡殿,昭君思漢宮
-
解析:運用蔡文姬和王昭君的典故。蔡文姬被擄至胡地,在胡殿中哭泣;王昭君遠(yuǎn)嫁匈奴,思念漢朝宮廷。這兩位女子都有著悲慘的命運和無盡的哀愁。詩人借她們的故事,將個人的情感與歷史人物的遭遇相聯(lián)系,以她們的哀怨來映襯自己內(nèi)心的感慨,深化了詩歌中關(guān)于命運無常、身世飄零的主題,引發(fā)讀者對歷史人物命運的同情以及對人生無奈的思考。
21。
余亦何為者,淹留此山東?
-
解析:以反問句結(jié)尾,“余亦何為者”,詩人發(fā)出自我質(zhì)問,我又是怎樣的人呢。“淹留此山東”表明自己長久滯留在這山東之地,“淹留”一詞表達(dá)出詩人對自己處境的無奈。此句將詩歌的情感從對歷史人物、世間百態(tài)的感慨,拉回到自身,通過反問,直接抒發(fā)了詩人對自己命運的困惑與無奈,使詩歌的情感達(dá)到高潮,同時給讀者留下思考的空間,余韻悠長。
……
句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