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王鼓吹曲泛水曲
謝朓
玉露沾翠葉,金鳳鳴素枝。
罷游平樂苑,泛鹢昆明池。
旌旗散容裔,簫管吹參差。
日晚厭遵渚,采菱贈清漪。
百年如流水,寸心寧共知。
……
賞析:
《隋王鼓吹曲·泛水曲》是一首兼具寫景與抒情的詩作,詩人以細膩筆觸描繪出一幅秋景下的游樂圖,進而引發(fā)對人生的感慨,展現(xiàn)出獨特的藝術(shù)韻味。
一、開篇:點明時節(jié),營造氛圍
“玉露沾翠葉,金鳳鳴素枝”,詩的開篇點明了時節(jié)為秋季。“玉露”即白露,晶瑩剔透,點明秋意漸濃,沾濕翠葉,給人以清新而略帶涼意之感;“金鳳”指代秋風(fēng),秋風(fēng)拂過“素枝”,發(fā)出鳴響?!八刂Α泵枥L出樹枝在秋季葉片漸落、色澤素淡的景象。這兩句詩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勾勒出一幅秋意盎然的畫面,營造出一種寧靜、略帶蕭瑟的氛圍,為全詩奠定了情感基調(diào)。
二、中間:敘述游樂,展現(xiàn)場景
1。
“罷游平樂苑,泛鹢昆明池”:“平樂苑”在古代是著名的皇家園林,象征著繁華與游樂。詩人結(jié)束了在平樂苑的游玩,又來到“昆明池”泛舟。“泛鹢”中,“鹢”是一種水鳥,古代常將其畫于船頭,這里指代游船。此句敘述了詩人的行程轉(zhuǎn)換,從陸地園林游玩轉(zhuǎn)向水上泛舟,展現(xiàn)出貴族悠閑的游樂生活。
2。
“旌旗散容裔,簫管吹參差”:描寫泛舟時的場景,船上旌旗隨風(fēng)舒卷、飄揚,“容裔”一詞生動地表現(xiàn)出旌旗舒展、搖曳的姿態(tài),彰顯出出游隊伍的氣派。同時,簫管吹奏出的樂音高低錯落,“參差”描繪出樂聲的悠揚婉轉(zhuǎn),給人以聽覺上的享受。這兩句通過對旌旗和簫管的描寫,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展現(xiàn)出泛舟時熱鬧、歡快的場景,與開篇的寧靜秋景形成一定的反差。
三、結(jié)尾:觸景生情,感慨人生
1。
“日晚厭遵渚,采菱贈清漪”:隨著時間推移,天色漸晚,詩人“厭遵渚”,對沿著水邊漫步產(chǎn)生了厭倦之情。“厭”字流露出詩人此時情緒的轉(zhuǎn)變,不再滿足于單純的游樂?!安闪赓浨邃簟?,詩人采來菱角贈與清澈的水波,這一行為看似隨性,實則蘊含著詩人此時復(fù)雜的情感。菱角生長于水中,與水相依,詩人將菱角贈與水波,仿佛是在與自然對話,試圖在自然中尋找慰藉或寄托情感。
2。
“百年如流水,寸心寧共知”:由前文的游樂場景與情緒變化,詩人觸景生情,發(fā)出“百年如流水”的感慨,將人生比作流水,感嘆人生短暫、時光易逝,如同流水般一去不復(fù)返。“寸心寧共知”則進一步表達出詩人內(nèi)心的孤獨與無奈,心中的情感與思緒,又有誰能夠真正理解和知曉呢?這兩句詩將詩歌的情感從對游樂的描寫升華到對人生的思考,使詩歌具有了更為深刻的內(nèi)涵。
四、藝術(shù)特色
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詩歌開篇描繪秋景,為后文的情感抒發(fā)奠定基調(diào)。中間的游樂場景與周圍秋景相互映襯,而結(jié)尾處詩人因秋景和游樂后的疲憊,引發(fā)對人生的感慨,景與情緊密相連,自然融合,使讀者能夠真切感受到詩人情感的起伏變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