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儒
其實,照理來說,一般剛出生的小孩子只要有個乳名就好,唯有到了進學的年紀才會取大名,繼而加冠時再由長輩取字,以此而已。
而盛家之所以不同,最根本的原因卻還是因為盛家底蘊不強,子嗣不盛,整個盛氏宗族里,每一個男丁都是頗受重視的。
當然了,若是出身嫡子那就更是非比尋常了。
簡而言之,盛紘為團哥兒提前取好了盛長權(quán)的名字,也只是依照盛氏的規(guī)矩而已,并不算如何的出格。
……
自打盛紘到京擔任承直郎以后,盛家基本上就已經(jīng)是徹底地安家在了東京,因此待到一切事物皆是處理妥當之后,盛紘便是開始為自己的孩子找尋先生,準備他們進學一事。
適時,教書界名聲最好,學問最佳,名下弟子取得進士最多的則是一位叫作莊儒的老先生。
莊儒是一位瘦骨嶙峋,但卻精神矍鑠的老先生,雖滿頭華發(fā),容顏蒼老,但他智慧的眸子卻總是能深入人心,一眼就將學生們的小心思給望透,故而,凡他手底下的學生,無一不是對他既敬且畏。
所以,莊儒老先生能有如此優(yōu)秀桃李,那自是理所當然的了。
其實,盛紘早在幾年前就已經(jīng)開始邀請莊先生來府里開課授徒了,前前后后禮物送去好幾車,陳懇的書信更是寫了一打有余,奈何莊先生教學質(zhì)量有口皆碑,學生成材率高,導致生意很好,一直不得空。
而且,若不是老太爺盛旭和莊儒老先生有幾分香火情,怕是盛紘根本就搭不上莊老先生的路子。
畢竟,從古至今,凡是名師,總是不愁生源的,再加上莊儒老先生已經(jīng)到了那個年紀,什么生理上的誘惑也是用處不大的了,能打動他的,也只有是心理上的情理牽絆了。
老爺子盛旭和莊儒老先生是同年,曾一起考過鄉(xiāng)試,中過舉,二人的關(guān)系還挺好,若不是因為莊儒老先生時運不濟,沒能有機會參加那次的會試,怕是他們兩人還能攜手進入官場,共謀大事。
只可惜,鄉(xiāng)試過后莊儒老先生準備
莊儒
就連盛家這次,也只是機緣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