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昆侖山。
麒麟崖。
山上圣韻縹緲,仙光蕩漾。
在麒麟崖下一片片蜿蜒如龍盤的連片庭院顯現(xiàn),在更遠方的地方還有一座玉虛仙坊。
如今的東昆侖山在玉清圣人命人建立仙坊、對外收徒之后。
一度繁盛起來。
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但也缺失了往日的僻靜悠然,也不知道此事是好是壞。
說來。
麒麟崖玉虛宮依舊是保持著嚴苛的制度。
闡教十二金仙在對下面這些外門弟子有著很嚴格的管理制度。
若是有人在拜入闡教一段時間多次未能完成一定學科的考核標準,到達不了某個修行境界,又屬于多次墊底。
則將會外派到玉虛仙坊當些管理產(chǎn)業(yè)的人員。
每隔百年,都會有一大批闡教外門弟子垂頭喪氣的收拾包裹前去玉虛仙坊。
進行管理闡教的產(chǎn)業(yè)。
而這項制度,讓闡教外門弟子保持在了一定數(shù)量內(nèi)。
且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精銳存在。
當然,大多數(shù)都到達不了闡教十二金仙這般高度,大多數(shù)都是些真仙、玄仙,少數(shù)能觸碰到金仙門檻。
一來是時代不同。
這些天地精怪雖然跟腳出身比較符合圣人口味,但不合適當下時代的修行。
天地間根本沒有那么多靈氣道韻供他們修行,后世所誕生的這些‘根紅苗正’的精靈也遠遠比不上開天辟地而生的‘清風明月’之流。
二來,闡教圣人講道說法也很繁瑣。
脫口而出全都是玄妙深奧的東西,有時候連闡教十二金仙都得琢磨老半天,別說這些外門弟子了。
“見過大師兄?!?/p>
“大師兄好!!”
“大師兄您這是要去哪?”
麒麟崖上山的路上,不少盤坐吞吐日月精華的外門弟子紛紛朝廣成子問好。
廣成子面色傲然,根本不理會這些外門弟子。
在他眼里。
這些外門弟子就是工具,連人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