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如屏,兀出豫州平原之上,雖為晴日,翠色卻雨洗風吹一般鮮妍。
蘇清眼前的山巒,也不過是這座綿延數(shù)千里的山脈的一角。
它是太一嶺。
西起洮水,東至崤山,余脈遷延至涂水、盱眙等地,奔騰蜿蜒數(shù)千里而不竭,亦將豫州西地劃為南北兩半。
去豫南的路不需要走這里,很繞,而且在沒有盤山公路、也沒有穿山隧道的年代,這里是真正的天塹。
蘇清卻出現(xiàn)在這里,出現(xiàn)在本該奔赴豫南的車隊數(shù)十里之外。
太一嶺的崤山腳下不算富庶,卻也熱鬧,檐牙參差,街坊林立,道旁店鋪的幌旗迎風招展,道上的行人笑語晏晏。
她一身深色直裰,掩入成衣店的人群中如游魚入海,只激起一絲微瀾便消失不見。
如果有長于偵查的人在此,可以發(fā)現(xiàn)她身后有兩個人群中并不顯眼的人一直在跟著,一面裝作只是尋常趕路,一面緊追不舍,顯然是長于追蹤之人。
一輛青色小轎從成衣店的后院出來,飛快地穿過街巷。
看見轎子出來,那兩人仍追著。
小轎一直行至山腳下的一處院子。
一個打扮干練的女子上前掀開簾子,輕聲道:“小姐。
”那轎內(nèi)女子正是蘇清,此刻換過一副裝扮,青綠的短褙子,下罩刺繡梅紋百裥裙,頭上雙釵簡單綰了個發(fā)髻,飾以幾點孔雀石的翠色,就像是崤山平常的女子裝束。
“帶我去那邊看看吧。
”她道。
這間山腳下的院子后顯然另有乾坤。
穿過竹樹掩映的一道復廊,便有曲徑通往山間。
山間小路越走越窄,漸行漸遠漸無蹤,蘇清與那打扮干練的女子在山間輾轉(zhuǎn),如燕子穿林般輕捷。
“就是這里了,小姐。
”那女子道。
這里林葉茂密蓊郁,腳下碎石落葉鋪地,面前是一塊兀起的山巖,上面已爬滿青苔藤蔓與樹根。
若叫旁人來看,看不出什么玄機,蘇清卻隨手撿了地上一根斷枝,將山巖前的落葉碎石撥開,露出下面極難發(fā)現(xiàn)的小口。
口子小,讓人想起《桃花源記》里的描述,“初極狹,才通人”,蘇清燃火折子點了盞燈放下去,見許久未滅,和那女子一起緩緩下去。
里面沒有“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的景象,空間很大,卻依舊暗不見光。
蘇清仰頭向山洞頂部看去。
洞頂沒有什么棲息的蝙蝠,不用擔心走著走著嘴里掉進夜明砂。
只有兩條長長的線從洞頂?shù)暮谏綆r上蜿蜒而過,一條是明亮深邃的藍色,像一杯調(diào)酒師手中的藍色夏威夷,又像課堂里學生最喜愛的銅離子溶液般攝人心魄;另一條則是火焰一樣的紅色,仿佛在山巖間用火焰劈開一道銀河。
一條赤鐵礦,和與它伴行的堿性碳酸藍銅礦。
顯然,這里是一處私礦。
胤朝歷代鹽鐵專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