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縉紳世家的子弟,終日只知道敗壞家門,人品低劣也是不足為奇的。
”兩人誶了一會兒京城宦將家的公子哥兒們成日飲酒宿倡的丑事,便就此別過。
看著蓬門前漸漸遠去的身影,季秋蘭誤以為韓景妍是為對蘇沂有意而傷情,嘆道:“希望她不會囿于那等不值得托付之人吧。
”韓景妍對蘇沂的態(tài)度不是季秋蘭所誤會的那樣。
但她還是沒來由地生氣,煩悶。
準確來說,是有來由的。
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也不算朋友,更談不上有什么旖旎醴密之情,只是偶爾見上過幾面,談得來,話投機,你對他沒有什么期待,可總以為至少如表面看起來一樣是個端人正士,結(jié)果清風朗月之下是腌臜垃圾,錦繡華服內(nèi)里是虱子爬蟲。
他不是一下子爛掉的,他是從來就這么爛,把別人當作可供他游冶取樂的物件兒,甚至把手伸到尼姑庵里來了,只是以前她總不自覺地給他蒙上一層想象的濾鏡,自以為是地認為他即使算不上光風霽月,至少也算個可以相處的人,原來都是自欺欺人。
韓景妍自嘲地笑了笑。
…………水月庵一間向陽的禪房內(nèi),靠書架一側(cè)坐著一個中年女子,頭裹尺布,身穿茶褐的直裰,一旁侍立著一個十七八歲的女童,身穿緇衣,腰系黃絳,也打扮得十分素凈。
蘇沂坐西首,取手邊水壺沏了盅茶奉與那位中年女尼,他又與她和一旁侍女說了些雜事。
“這可是稀客。
”一個帶著哂笑意味的男聲打破了這庵房一隅的寧靜。
蘇沂對中年婦人報以歉意的一笑,與來人走到一旁的耳房。
兩人的聲音都極小,因而在里面談了什么,外面的人都無從知曉。
待耳房的門吱呀一聲打開,已是兩刻鐘之后。
蘇沂的臉上看不出什么情緒,向婦人行了禮便準備離開。
“阿槚,去送世子。
”那中年女尼對一旁侍立的使女道。
阿槚將蘇沂一路送至苑門口,蘇沂從門后架子上取了兜帽與蓮蓬衣披上,方回首看了看庵房,對阿槚道:“阿槚,你照顧好……母親。
”…………胤朝都城的春天有牡丹爭奇斗艷,禁宮朝堂的清晨有百官唇槍舌戰(zhàn)。
韓景妍從長春仙館回太醫(yī)院后的將再次引發(fā)一場腥風血雨時,那個龍椅之上的人出乎意表地沒有露出皮弁朝服之下的猙獰模樣,在一兩場并不十分激烈的朝堂爭鋒后,輔弼太子的詹事府重新回到世人眼中,太子也重新住回了文華殿。
事情順利得像是有詐。
不對,應該說肯定有詐。
太醫(yī)院的值房在東華門里南三所附近,太子重回東宮,自然也安排了人去請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