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廠里,當下最流行的東西,是能消腫的各種法子。
藥膏、偏方、熱敷、冷敷,全都輪番上場。
尤其是扮演母親角色的女演員,從開始學劇本,就一直不停的在哭,甚至影響了后續(xù)的拍攝進度。
劉浩一開始沒當回事,畢竟進了片場,他身為編劇之一雖然也很重要,但比不得導演方方面面都需要關注和操心。
等到他也覺得這么整不是個事的時候,連去探班的婦聯(lián)同志都把眼睛哭腫好幾次了。
于是劉浩跑去樂春坊找林程遠求援,老林同志當成正經(jīng)事給辦了。
不但自己琢磨方子,還找一塊坐鎮(zhèn)的同行討論,最終給弄了個消腫藥膏出來。
效果還不錯,反響很好。
林程遠也大氣,直接把藥方抄給了劉浩,讓他拿去北影廠,任由劇組和廠里自己配藥膏。
后來這藥膏在文藝戰(zhàn)線名聲響亮,據(jù)說能有效的消除眼袋,尤其以北影廠出品的效果最好!
張紅旗聽說之后,想起來馬應龍……反正都是消腫祛多余組織的,據(jù)說人家那個消眼袋也是杠杠滴。
忙完孤兒怨劇本的事,已經(jīng)進入了初冬。
張紅旗他們這些人,倒也沒覺得京城的冬天有多冷。
不過終究是生活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影響。
走街串巷收舊東西的隊伍,達到了某種平衡,這些人自發(fā)的不再介紹新人加入。
這些人的收入不低,有個別運氣好的,一個月甚至能賺到七八百塊!
已經(jīng)開了小半年出租車的何成,都眼饞的不行。
如今,張紅旗和趙鐵柱每個月的分紅已經(jīng)能夠和收那些舊古董的支出持平,多多少少還能盈余一部分。
不管是張紅旗還是趙鐵柱,對眼下這個狀況都十分滿意。
秉承著只收不出的理念,存放在煤市街那處宅院的這些舊古董,將來必然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就在入冬后第一場雪之前,周紅婷從清泉縣發(fā)過來的干山貨中,夾帶了一封信。
說是張紅旗當初叮囑她照料的幾盆君子蘭,分株之后數(shù)量變多了,如今屋里快要擺不下了,詢問張紅旗如何處理。
當初張紅旗惦記著長春熱炒君子蘭的新聞,屬于提前布局了。
后來事情多,也就給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