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木家具廠倉庫的這些家具,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
其擁有權(quán)是存著爭議的,最起碼在后世提起時,大家認為家具廠本身是沒有資格處理的。
可這玩意咋說呢,本身就是一筆糊涂賬,站在家具廠的立場來說,也挺委屈。
這些東西堆放在倉庫時間可不短了,早些年也曾退還過一些,或者原物品找不到了,用其他替補,也是一樣的。
但絕大部分,是找不到原主的。
這些東西原本是沒啥人惦記的,廠子里上上下下,更是誰也不當回事。
所謂的價值,本身就帶著社會認可屬性。
這些年來,老式的舊家具壓根沒有認可度,哪來的價值?
可伴隨著返城知青的增多,結(jié)婚潮的來臨,以及改開之后外國人多起來的情況出現(xiàn),事情變的有點不一樣了。
這些堆放在倉庫的舊家具,和其他工廠里的廢鐵廢料還不是一回事。
在眼下,這些東西依舊沒啥太大價值,最起碼在廠子里大部分年輕職工心目中,沒啥價值。
舉個不太恰當?shù)睦?,有工人從廠子里偷一塊鐵拿出去賣,被抓了,那妥妥的是要處理的。
可從倉庫里搬個小板凳啥的,你說家里缺這個,花錢買不值當,尋思廢物利用一下子,順帶給廠里減輕一下倉庫的負擔,大家多半選擇睜只眼閉只眼。
甚至不少人會認為,那么多無用之物存放在廠里,占地方,增加火災(zāi)隱患,長年累月下來,是個巨大的包袱。
畢竟認知方面的局限,誰也避免不了,人家能琢磨這些,已經(jīng)算是對自己上班的廠子有責任心了。
沒責任心,壓根不管公家的事,什么包袱不包袱的,那是廠領(lǐng)導該操心的。
倉庫里那些小件家具,之前丟了六成,只多不少,廠領(lǐng)導大動干戈,也沒止住繼續(xù)丟的勢頭,就是這么個根子。
如果細究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丟失的小件家具,自用的不說,賣出去的,價格要比市面上類似的新款家具便宜的多!
別說什么古董屬性也別說什么木料,這玩意在普通人眼里,就是舊貨,還是死沉占地方的舊貨,不實用。
流入到類似曉市那種地方的倒還好點,好歹當老物件對待了,可流入到普通人家手里,人家樂意要這個,真就是圖便宜。
這種情況下,家具廠的領(lǐng)導再不想轍,怕是倉庫早晚被搬空。
就是在這么個背景下,才會出現(xiàn)廠里主動賣這些家具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