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牧馬人在各地陸續(xù)上映,所帶來的討論和影響,也逐漸多了起來。
和廬山戀不同,這部電影也在說愛情,可愛情和愛情,終究是不一樣的。
作為從特殊年代走出來沒多久的觀眾群體,大家在看到這部電影之后,有太多的話要講,有太多的感謝從心底冒出來。
如果非要從略微專業(yè)的角度來講,這部電影的核心價值在于它對特殊歷史時期的歷史反思和人文關懷。
可偏偏的,整部電影并沒有刻意的渲染苦難。
而是以一種平靜的視角來審視這段大部分人都坎坷的時間。
或者用,哀而不傷來形容,能夠多少準確一點。
主角許靈均以近乎平和的心態(tài),回憶了自己在西北馬場勞動改造的二十年。
這種平和,反倒讓整部電影表達的出來的反思,更具力量感。
整部電影引發(fā)的討論遠遠不止于愛情方面,“土”與“洋”的抉擇,家國情懷的樸素表達等等一系列內(nèi)容,都讓人津津樂道。
王先農(nóng)心心念念的爆火,出現(xiàn)了。
在拍攝牧馬人之前,王先農(nóng)看到廬山戀上映時引發(fā)的熱潮,就曾經(jīng)幻想過,自己寫的劇本拍成電影之后,也能引發(fā)同樣的轟動。
實際上,以眼下的觀影熱度來比較的話,牧馬人是比不上去年橫空出世的廬山戀的。
但也沒差太多。
在討論方面,大家也更關注牧馬人本身的劇情和人物。
尤其是主角許靈均最終選擇了留下,放棄去美國繼承龐大遺產(chǎn),給了不少人震撼。
電影嘛,肯定是要宣揚愛國情懷,主角拒絕出國,本也是大家預料之中的事情。
可他給出的理由和之前類似的電影里不一樣。
他的理由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源于最真實的情感:
“在我勞動改造的時候,我站在這草原上看著天,覺得祖國就像母親一樣,是不會嫌棄自己的兒子的?!?/p>
沒有那么多高大上的念頭,他的這些想法,是基于他落難時周圍普通人給予他的溫暖和救贖。
說白了,就是接地氣。
不少人在電影院里感同身受。
至于男女主角的愛情,質(zhì)樸中透著綿長,也更加符合眼下的人的理念。
當然,放在后世,這部影片在網(wǎng)絡上被人重新提起,反倒是因為眼下大家都不怎么關注的這份愛情。
尤其是,在張紅旗反復交代之下,務必不能省略的那句經(jīng)典臺詞:老許,你要老婆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