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就被四個女人聲討了。
“就算這故事是你現(xiàn)編的,也不能這樣吧?”
“對啊對啊,多可憐啊,你還能笑的出來!”
趙鐵柱嘿嘿傻樂,劉浩聽的直嘬牙花子,給出了半專業(yè)的意見:
“紅旗,你這個指定不行,那啥,不是我矯情啊,就你講的故事里頭,好些都不能拍成電影的。
你這個說不好聽點,整個一個封建余毒!
還有,孩子生病了,女主角不帶著去醫(yī)院,反而去一步一磕頭的進山拜佛,你這更不行了!
寫出來,也指定過不了審的!”
張紅旗一琢磨,確實是這么回事。
可被一幫人一股腦的聲討,給這貨整不服氣了。
“改改,再改改,哪有一次就能成事的嗷!”
劉浩不吭聲了,你頭前那幾回,可都是一趟成昂!
人都是有急智的,張紅旗剛才光顧著回憶記憶中的原電影劇情了,忘記了結合眼下的實際。
于是他琢磨了一會,把這個故事放在了解放前。
哎嗨,時間上一改動,整個故事瞬間就合理了!
解放前嘛,女主角就從一個磕頭拜佛的愚昧落后分子,瞬間轉變成了在舊社會被壓迫被愚弄被毒害的底層婦女了!
渣男更好處理了,直接安排跑路香港做生意,還發(fā)了財,你說氣人不?
至于女主角的孩子,嗯,那啥,被帶走去了香港,大點又給送去美國留學了,學成歸來,想要報效祖國!
1978年中美建交,這個橋段,整挺好,連劉浩都夸了幾句。
然后那個孩子回到國內,自然要找自己的親媽,到了醫(yī)院見到已經瘋瘋癲癲的親媽,就唱起了小時候記憶中的歌謠……
世上只有媽媽好,走起!
親媽被這首歌謠喚醒,母子相認,兒子為了國家建設發(fā)光發(fā)熱,大團圓結局。
張紅旗為了不被一幫人來回用指頭戳,無意間踩中了眼下電影創(chuàng)作必須考慮的問題。
批判了舊社會,贊美了新中國,甚至還兼顧到號召華僑學成回來建設祖國,各種要素整挺好。
這還是張紅旗和劉浩這倆半吊子的看法,讓王先農過來,他還得給大家講講,中美建交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