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費分給自己一半,張紅旗肯定不能答應。
畢竟這玩意,他自己也寫不了。
更何況,也沒往這條路上發(fā)展的想法。
最后三個人商量了半晌,給定下了個分賬的比例。
再有賣去香港或者其他地方的劇本,但凡是給大筆稿費的,張紅旗他們三個平分。
類似于北影廠這種情況的,好處全給劉浩和王先農,張紅旗不沾染。
這種分法肯定不公平,可張紅旗一再堅持,劉浩和王先農也沒招。
畢竟三人組里頭,張紅旗是提供劇情的。
他不樂意整,剩下那倆也開不了工。
那邊周隊長也把隊里頭想要干山貨的名單和數(shù)量都統(tǒng)計完了。
他只用把總數(shù)給張紅旗就行,回頭東西到了京城,他們整回去自己分。
雖說眼下好些地方,不用票證了,有錢就能買。
但各種物資并不豐富,緊俏玩意哪都缺。
東北的黑木耳、松子、榛蘑啥的,那也是老有名氣了。
大家都知道是好東西,可京城世面上,數(shù)量太少。
基本上但凡冒頭,就會被搶購一空。
張紅旗這不用搶,還不要票證,價格甚至都比別處低,有這好事,建筑隊的人大都不愿意錯過。
單個人要的也都不多,畢竟眼下過日子都精打細算的,雖說有工資,可誰也不敢敞開了花。
可湊到一塊,那數(shù)量就不算少了。
總數(shù)周隊長給寫在紙上了,張紅旗接過去揣兜里,表示一準給建筑隊的諸位留夠數(shù)。
給人周隊長整的挺不好意思。
效果嘛,也很顯著,反正張紅旗之前擱建筑公司整來那圖紙,人家隊里的老師傅又給改了幾處。
說是按照圖紙蓋,房子指定沒毛病。
可稍稍修改幾處細節(jié),將來住的時候,能更舒坦一些。
幫著屯子里的鄉(xiāng)親們銷山貨,一直是張紅旗和林彩英惦記的大事。
清泉縣和林鳳縣兩家林業(yè)局整出來的這個駐京辦,本身是沒太多的業(yè)務的。
與其這樣,還不如給大家伙找點事干。
老鄉(xiāng)們采的山貨能換成錢,駐京辦幫著折騰,也能得著實惠。
京城里的人,也能買到好山貨,三贏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