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寫舉報信的人,那都不是奔著舉報信本應有的意義所在去。
尤其是文化人扎堆的地方,舉報信更是常見。
真不是詆毀文化人,哪個群體也不缺害群之馬。
只不過其他類型的群體,在整人和污蔑人的手段當中,第一時間并不會選擇寫舉報信這種方式罷了。
總不能說工廠里邊年輕的小伙子們發(fā)生沖突容易揮揮拳頭,就說所有的工人階級都喜歡打架斗毆吧?
說白了大家的刻板印象,全都是害群之馬造成的。
文化館乃是整個系統(tǒng),之前也不缺乏舉報信,以后也更不會缺。
看同事不順眼,看領導不順眼,看同事的領導不順眼,都有可能是這些害群之馬寫舉報信的導火索和理由。
正經(jīng)來說,王老師平時為人木訥寡言,又老實本分,在單位里屬于小透明的一類。
不是和他在工作當中搭檔往來的人,真就不一定知道自己單位還有這么一號。
這一次被舉報信集火,各種因素都不缺。
如果王老師的手續(xù)辦的能夠快一些,如果在辦手續(xù)的過程當中沒有那么多溝溝坎坎,如果在別人詢問的時候裝傻充愣……說不定還真就沒有這一檔的事兒。
當然更大的可能是,王老師辦完手續(xù)去了京城,住在北影廠提供的宿舍里,每天領著兩塊錢的補貼,然后他所在單位領導的辦公桌才被舉報信堆滿!
真到了那個時候,舉報也沒用了,畢竟人家王老師原本也沒啥問題。
可沒有那么多的如果,王老師手續(xù)還沒辦完,就被四面八方飛舞過來的舉報信淹沒了。
說實話,別管是領導還是同事,大家心里都清楚的很。
王老師被這么多舉報信舉報,不是說他本人真就有舉報信中反映的那些問題,而是他被一批人眼紅了。
雖然知道是一場鬧劇,該走的流程還是得走。
文化館特意開了一場職工大會,專門討論王老師是否存在那些舉報信中反映的情況和問題。
這就是存在于制度上的無奈了,本來是用于保證普通職工和平頭老百姓利益的東西,現(xiàn)在卻成了某些臭狗屎無往不利的手段!
這玩意兒咋說呢,不是有句話嗎,冤枉你的人永遠比你更知道你有多冤枉。
這些寫舉報信的家伙,倒也不是真想把王老師怎么樣,當然如果真的能夠把他怎么樣,那些躲在陰暗角落的家伙會更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