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輕咳一聲,有些不好意思:“嗯,那我拍電報給梁欣姐,請她幫忙看看有沒有什么合適的,一起寄過來。”
……
內(nèi)地通行許可一下來,寧二夫人就迫不及待地和寧秉宇以港商參觀的名義來了復大。
寧秉宇第一次來就和復大校方設(shè)立了“寧氏獎學金”,以資助出色的復大經(jīng)濟系學生“改革開放實踐”項目。
寧秉宇給的資助金對比港大而言不及十分之一,但在此時的復大來講,已經(jīng)是助學金或者說獎學金里最高的了。
校方當然非常歡迎贊助方來參觀校園,甚至派了副校長全程陪同。
紀元之心按照慣例,當然也是接待地點之一。
嚴陽陽上次拉著靳邊疆去財大跑汽水攤位,發(fā)展下線,結(jié)果遇上暴雨,感冒發(fā)燒了。
寧媛這次就直接拉著楚紅玉過來等著寧二夫人一行人過來。
她把汽水攤的生意給了楚紅玉,這份資助自然是要幫楚紅玉問寧秉宇要的。
另外一頭,寧二夫人認認真真地聽著陪同的副校長和老師們講述著復大的歷史。
她的家公與婆母都曾在滬上生活,家公卸任民國外交歐美司的司長后,在復大擔任過一段時間客座教授。
而自己的丈夫因為婆母與父親有了隔閡之后,聽從當年主家另外一支的堂兄寧沛鴻的指點,棄商從教,也曾擔任過一段時間復大的教師。
自己遺失的小女兒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也到了復大。
看著寧媛生活與學習的地方,她感慨萬千。
不知那個孩子要多努力,要多拼搏才有今日這樣的一切?
這種感慨和心酸在寧二夫人被帶到了紀元之心,看見了一片幾乎可以成為小規(guī)模綜合體商場之后,達到了頂峰。
寧二夫人拉住寧媛的手,紅了眼睛:“辛苦你了,都是媽咪不好,讓你一步步走得那么辛苦?!?/p>
她幾個孩子都有家族庇蔭,就算長子最辛苦,經(jīng)歷風霜刀劍,卻也是站在長輩的肩膀上。
惟獨最年幼的女兒,什么都沒有,卻走到了這一步。
寧二夫人忍不住想,如果不是這孩子拼了命,靠自己拼到滬上來讀書,而是明珠蒙塵,留在了寧南當個塵埃里的普通人。
她這輩子能不能找回自己的小女兒還是個未知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