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民的妻子在家沒什么事,跟婆婆一起去海店供銷社。供銷社確實有海味,而且供銷社賣的跟蘇笑笑寄來的海帶、蝦皮品相差不多,婆媳倆就沒買,只買八個包裝盒,給孩子買一包糖就回去。
下午老張去鄰居家找個秤,半斤左右裝一盒,最后每樣還剩小半斤,羅翠紅做主留自家吃。
然而一家?guī)卓诙疾粫鲞@些東西,張新民就跑去書店找食譜。食譜上不夠詳細,在單位吃飯時就找廚師請教。
張新民學會后,羅翠紅等周末女兒女婿外孫都過來就做兩樣嘗嘗,一樣是干貝蒸蛋,一樣是鮑魚紅燒肉。羅翠紅原先打算用鮑魚燉雞,老張說蒸蛋就別搞湯,顯得像兩個湯,她才決定拿出肉票做一道菜。
張愛民沒敢夾鮑魚,她丈夫夾一個,吃一半給她留一半。張愛民在她媽的瞪視下咽下去,不敢說“也就那么回事”,“不愧是鮑參翅肚中的鮑魚啊。還是大嫂有品位!”
張新民的女兒忍不住吐槽:“小姑,你好諂媚啊。”
張愛民笑著裝傻,當沒聽見,拿起兒子的勺子挖一勺干貝蒸蛋。
與此同時,蘇笑笑也做了這兩樣。
晚上張懷民回來跟兒子聊天問團團中午吃的什么,團團說鮑魚和干貝,張懷民一點也不羨慕。
吃夠了,吃的夠夠的!
對他來說溏心鮑魚都不如豬油拌面香。
張懷民不小心把心里的話說出來,蘇笑笑在廚房聽見,翌日清晨就做豬油拌面。面用的是掛面,蘇笑
笑懶得和面搟面條。
張懷民也吃夠了掛面,看在好吃的份上他沒吐糟掛面配不上豬油。
不知不覺,春節(jié)的腳步臨近,首都寄來幾身棉衣和兩雙棉鞋,都是團團的。張新民的信隨衣服過來,再次提醒蘇笑笑首都能買到便宜的海味,這就導致蘇笑笑不知道給公婆寄什么,讓張懷民拿主意。
海島最多的就是海味,不寄這個總不能寄山珍。
張懷民頓時不禁夸自己聰明,“你攢的那些干筍干蘑菇是不是還沒吃?”
蘇笑笑點頭:“有新鮮的就不想吃曬干的?!?/p>
張懷民:“那就寄那些?!?/p>
“可是也少啊。”
張懷民:“買一包糖找誰換兩樣。”
蘇笑笑買一包糖跟小楚換兩樣山貨,跟之前一樣把品相好的挑出來。給她姑寄的仍然是海味,雖然首都有賣的,她姑也不舍得買。再說了,蘇笑笑也不是給她姑一個人寄的,還有她大伯二伯和小叔。
東西到劉家和張家那天正好小年。蘇笑笑的姑把東西拉回家就挑出七成回娘家。
社員們一看蘇笑笑又寄東西,還是能防大脖子病的海產(chǎn)品,別提多羨慕,不由得夸劉家兄弟幾個有個好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