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川在晚宴上對“洋美人計”的冷硬態(tài)度,引發(fā)的漣漪迅速在金陵乃至更高層面的某些圈子里擴散開來。
“不識抬舉”、“油鹽不進”、“茅坑里的石頭”……
這些帶著強烈負面情緒的評價,伴隨著添油加醋的細節(jié),在觥籌交錯間、在煙霧繚繞的茶室里、在夫人們的沙龍上,反復(fù)咀嚼、發(fā)酵。
李小川這個名字,在“天才”、“功臣”的光環(huán)之外,又被牢牢貼上了“孤僻”、“桀驁”、“不通人情世故”甚至“可能有怪癖”的標簽。
……
307廠技術(shù)科的骨干張工,一個老實巴交的中年技術(shù)員,在一次去市里協(xié)調(diào)特種材料供應(yīng)的飯局上,就親耳聽到了幾句“肺腑之言”。
宴請他的是一位主管工業(yè)口的副處長。
幾杯酒下肚,副處長拍著張工的肩膀,語重心長,帶著幾分醉意和不易察覺的敲打:
“老張啊,你們李廠長……是個能人!技術(shù)上是這個!”
他豎了個大拇指,隨即又搖著頭,壓低了聲音:
“可就是……太獨了!太不把規(guī)矩當回事了!”
“王秘書長那事,鬧得……唉!你說,他這么搞,不是把咱們整個廠架在火上烤嗎?”
“你們在地方上辦事,以后還怎么順暢?”
“就說你這材料吧,要是按正常流程卡你三個月,你找誰哭去?”
“就算最后批下來,耽誤的生產(chǎn)任務(wù),算誰的?”
張工端著酒杯,只覺得那酒液又苦又澀,順著喉嚨一路燒到胃里,臉上只能擠出尷尬的笑容,唯唯諾諾地應(yīng)著:
“是,是……領(lǐng)導(dǎo)說的是……我們廠長他……性子是直了點,一門心思都在廠里……”
“直?那是傻!”副處長嗤笑一聲,帶著酒氣:
“體制內(nèi)的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
“光會搞技術(shù),不懂做人,能走多遠?”
“張工啊,你是老同志了,有機會……得勸勸你們廠長?!?/p>
“就算他不為自己想,也得為你們廠這幾千號職工想想吧?大家的住房、孩子上學、家屬工作……哪一樣不得看地方上的臉色?”
“他一個人是光棍一條,無牽無掛,是‘無敵’了,可底下人怎么辦?日子還過不過了?”
……
這番話,像冰冷的針,扎進了張工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