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莫兩萬。”李瑞悶聲答道。
“中軍大營兵馬多少?”
李瑞憋著口氣,不再說話,崔琨見狀,不再追問,而是轉(zhuǎn)對嚴立均道:“將軍,末將認為,鐵忽昨夜偷襲雖然戰(zhàn)敗,但并無必要丟盔棄甲落荒而逃,我軍雖勝,不過繳獲些牲畜和糧草而已,昔日鐵忽從我朝境內(nèi)所掠何止百倍。末將擔(dān)心,此番鐵忽兵行為詭異,不似往日,若貿(mào)然全軍出動,怕中敵人圈套?!?/p>
嚴立均臉上雖依然冰著,但心中卻無可奈何,誰讓對面的人是當(dāng)今太子妃的親弟弟,于是他點頭道:“崔將軍所言有理,那大家就說說,如何才能避免落入敵人圈套,又不錯失戰(zhàn)機?!?/p>
眾人議至深夜,最終決定,由李瑞帶兩萬兵馬先行,八萬中軍主力在后,左右軍在距中軍東西五十里處同步前行,兵分三路,若遇伏擊,亦可隨時互相救援。
次日,各路兵馬依次出發(fā),嚴立均對自己此番部署甚為滿意,他看著烈日下翻轉(zhuǎn)如龍的大旗,似乎已經(jīng)看到連連捷報傳到京城時陛下的嘉許和賞賜。
隨兩萬兵馬留守在營中的謝寧卻不這么想,他望著已經(jīng)遠去的大軍,心中忐忑不安,他回頭往伊吾城的方向望去,暗暗嘆道:“也不知道還有沒有命活著回去?!?/p>
一日后,軍報傳來,李瑞所率先行兵遭遇埋伏兩萬兵馬全軍覆沒。
再半日,軍報再傳,左軍遭遇突襲,四萬兵馬全軍覆沒,中軍救援,路遇襲擊,大戰(zhàn),損兵馬一萬。
又一日,軍報再傳,中軍主力遇襲,右軍救援,苦戰(zhàn),損兵馬五萬。
再一日,留守將士等來的不是軍報,而是嚴立均敗逃而來的三萬兵馬。
嚴立均逃至大營后仍不敢大意,連夜奔回伊吾城,不過短短五日,二十萬兵馬折損約十五萬,二十余名將領(lǐng)戰(zhàn)死過半,鐵忽騎兵兵臨城下,已二十余年未經(jīng)戰(zhàn)火的伊吾城危在旦夕。
青雀
伊吾城告急。
消息傳到京城,朝野震驚。
梁肅引坐在九華殿首座,面色陰沉,一言不發(fā),底下大臣們面面相覷,竊竊私語。
伊吾城一旦告破,整個西境都將岌岌可危,昔日林懷遠在世,梁朝在西境至少二十年沒吃過敗仗了,如今他死了還不到一年,鐵忽騎兵就已經(jīng)在西境橫行至此,實在可嘆。
趙安柏站在末位,同樣面色陰沉,牙關(guān)暗咬,一顆心懸到了嗓子眼,算著時間,林洛洛一行應(yīng)該已經(jīng)到了伊吾城,如今鐵忽騎兵圍城,也不知她們是否安全。
“陛下,臣認為,當(dāng)務(wù)之急乃是盡快調(diào)兵救援,嚴立均治軍不嚴、領(lǐng)兵無方之罪,日后再定,亦不為遲?!闭f話的是兵部尚書石弘。
梁肅引頷首道:“你且說,如何調(diào)兵?”
石弘道:“伊吾城西北,裴儀部下有五萬余兵馬,河?xùn)|燕山,榮王部下,約有十萬余兵馬,臣認為,可從這兩處分調(diào)兵馬馳援,對鐵忽形成左右夾擊,定能退敵,保下伊吾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