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男子沒忍住走了過來:
“在下范蠡,不知閣下高姓大名?”
扶蘇咦了一聲:
“范蠡?齊地流傳陶朱公是你的化名,這件事是真的嗎?”
范蠡:?不是我問你問題嗎?
但范蠡還是老實回答了:
“那確為在下辭官隱退后所用之名?!?/p>
扶蘇同阿父說:
“逮到一個會經(jīng)商的大才,要不把他綁了送去呂不韋那邊吧?”
始皇:……
范蠡:……
范蠡聽著這個綁人的操作,不知道為什么突然就想到了秦國。
雖然秦國以前也沒怎么干過強行綁人過去為大秦效力的事,但最近大家總聽到大秦的離譜操作,漸漸就習(xí)慣了秦國畫風(fēng)獨特。
始皇讓兒子不要胡鬧,又對范蠡報上了身份。
范蠡:果然是秦國來的!
范蠡旁邊還有個男子,不太高興地尋問父子二人:
“少伯文武雙全、博學(xué)多才,為政為將皆頗有建樹。始皇帝與二世緣何只看重他經(jīng)商之能,莫非瞧不上少伯的其他本事嗎?”
少伯是范蠡的表字。
扶蘇挑眉看他:
“你是文種?”
男子倒沒有隱瞞身份,大方地承認(rèn)了。
扶蘇就答道:
“因為我大秦不缺文臣武將,但是缺個商圣。不過若他非要以文武本事入朝,自然也可,只是這方面競爭比較大而已。”
扶蘇的回答頗為現(xiàn)實,就是說走商道競爭壓力小,更容易嶄露頭角。有捷徑你不想走的話,沒人會吃力不討好非要攔著你。
文種被這話噎住了。
作為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故事里的另一位主人公,文種的能力還是不錯的。
不過大秦確實不怎么缺人才,正史上秦末的許多英杰都被收入麾下了。不然哪怕是為了不得罪人,扶蘇也不會直接開玩笑說要把范蠡綁去關(guān)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