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打算得很好。
但是當(dāng)齊楚都去打魏的時候,秦國卻發(fā)兵攻燕了。
始皇盯著遼東的輿圖說:
“此地礦產(chǎn)豐富,須得留在大秦手中才好?!?/p>
讓玩家去更換好礦,也只是杯水車薪。燕國坐擁精良礦藏,總能多派點人過去開采出更多的礦石,提升軍備。
所以不如放棄泥潭一樣的中原,先把燕國給吞了。樂毅已經(jīng)有了動搖的跡象,想必很快就能把樂毅挖過來,到時候燕國就是個任人宰割的魚肉。
扶蘇愉快地補充上父親的未盡之意:
“燕國這等沒什么油水的地方,被秦國吞了也就吞了吧,齊楚只怕并不會放在心上?!?/p>
李斯迅速接話:
“我大秦最近丟了不少虎符,唉,也不是秦國想去攻燕,這不是沒辦法嗎?”
丟虎符可真是個不錯的借口,無論秦國軍隊干出什么奇奇怪怪的事情,都能往外推鍋說是別人指使的。
問就是那些人太狡詐,居然
懂得算計人心的君主,真是可怕啊
秦國猝不及防地出擊,讓燕國慌了一陣。
因為燕國的武裝力量不少都被其他國家丟出去攪局了,燕國丟虎符還是丟得比較厲害的。
雖然燕國軍隊本身的戰(zhàn)斗力也就那樣,純靠樂毅帶領(lǐng)才能百戰(zhàn)百勝。但這也不影響大家動用燕國虎符,畢竟這樣一來的話,樂毅就沒兵可用了,直接廢了一員大將。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正是這個道理。
燕昭王甚至都不知道,到底是誰在搞他們燕國。動用他們燕國虎符的,又到底是一國還是多國。
正常情況下應(yīng)該是多國搞事,可有人操控秦國軍隊去攻燕,就讓燕王感覺到了不對勁。
恰好秦軍攻燕的時候,樂毅手下沒什么兵能用了。你說不是提前算計好的,燕王是不信的。
蘇秦也贊同:
“前腳我燕國最后的丟失一個虎符被動用,后腳秦軍就攻燕了。哪怕前面那些虎符不是幕后之人用的,最后這枚也定是他的手筆?!?/p>
蘇秦比較傾向于對燕國有企圖的國家私底下搜羅了一兩枚燕國虎符,然后抓住時機動用。比如看燕國別的軍隊都動了,立刻也丟出去使用,然后迅速啟動秦國大軍。
燕王已經(jīng)寫了新的親筆信,拜托天外人送去前線,交給那些軍隊首領(lǐng)了。等到主將看見信,就可以順理成章地班師回朝。
其實將領(lǐng)們都知道,自己拿到的虎符和親筆信可能是假的。但規(guī)矩放在那里,虎符到手就必須聽令行事,將軍們可不敢違抗。
丟虎符是君王的責(zé)任,不聽虎符調(diào)令就是將軍的責(zé)任了。
別管虎符怎么來的,他們聽話就行了。
這種時候最忌諱自作主張,因為很容易就把原本和你無關(guān)的責(zé)任,攬到了你自己頭上。等君王把虎符追回之后,你難道要賭他會不會追究你違抗規(guī)定的罪責(z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