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大概明白了:
“秦王和相邦兩頭抓,但是子楚其實沒那么容易討好。”
能想到這么干的人肯定不少。
扶蘇想不到完全是因為,他打心眼里就不覺得自己有必要去刻意討好身為秦王的父親。
太子殿下從小就是父親的心頭寶,他理所當然地覺得父親肯定愛他。不需要他做任何事情,他就是父親心里的第一位。
何況今生他還是獨生子,那就更不會考慮那些東西了。
只有外人,才需要特意討好。
扶蘇失憶了也不妨礙他扮演秦國公子的時候,下意識帶入前世的心態(tài)。他潛意識里仍然覺得自己的父親是秦王政,不是什么子楚,直接把這一茬忽略了。
但秦王子楚不是秦王政,更不是他父親秦政,不會無條件遷就他。
扶蘇歪進父親懷里:
“阿父。”
秦政摟住他:
“怎么又開始撒嬌了?”
扶蘇開心地說:
“還是我阿父最好?!?/p>
同時攻略子楚和呂不韋并不容易。
那些人帶著小心思去接近呂不韋,呂不韋只會樂見其成。這人有掌控權(quán)柄的野心,公子的手段低劣,一眼能看透心里在想什么,對呂不韋來說是件好事。
可如果用這種面目去討好子楚,不翻車才怪。
子楚絕對瞧不上這樣的小手段,只會質(zhì)疑這樣的兒子真能當好秦王嗎?即便上位了,以后也是被呂不韋拿捏的份。
秦國可不能出一個完全被相邦把持的秦王,不然大秦的霸業(yè)就要砸在他兒子手里了。
所以理論上,應(yīng)該會有人打出s。
實際上,大家都翻車了。
有些人會陷入一個誤區(qū),覺得在強權(quán)者面前必須一直表現(xiàn)得恭順謙遜,不要給君王危機感。
尤其是看多了奪嫡宮斗劇的,會被他們帶歪。
實際上大一統(tǒng)王朝和亂世小國是兩個不同的處事思路,這個原則對王朝好用,皇子需要收斂鋒芒叫君父放心。換到亂世之中,那就成了平庸無能。
如果當?shù)亩伎床怀鰜韮鹤佑凶銐虻囊靶暮筒拍?,他為什么要把一個處在關(guān)鍵時期的國家交給這樣的兒子?還沒一統(tǒng)就開始守成了?
扶蘇對于接下來該怎么做,心里已經(jīng)有了成算。
討好子楚的下下之策是做出孺慕姿態(tài),像個普通孩童一樣去攻略父親。子楚現(xiàn)在挑的是繼承人,應(yīng)該跟他用成年人的姿態(tài)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