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的君王都是影帝級別的大佬,只有他想不想讓你看出他的情緒,一般人很難揣測他的真實想法。平時不偽裝是覺得沒有必要,真到了偽裝的時候,連枕邊人也會毫無所覺。
皇后就沒看出哪里不對,她得意地看了一眼貴妃,覺得貴妃送的禮物不可能比她送的更得圣心。
夏帝一邊應(yīng)付接下來的送禮,一邊在心里琢磨是誰膽大包天在神像上動了這么個手腳。
首先排除皇后。
皇后還沒有那么蠢,做這些根本沒有好處。何況她是夏國的皇后,夏國覆滅了反而會損害她的利益。
很顯然,皇后只是單純的御下不嚴(yán),連自己準(zhǔn)備的賀禮都保管不好,真是叫他失望。
夏帝在心里給皇后打了個叉。
之前十幾年皇后都做得不錯,這段時間頻頻出問題,也不知道是因為什么緣故。莫非是年齡大了,腦子糊涂了?
可皇后也才四十不到。
無論如何,她這樣的情況已經(jīng)不適合再單獨執(zhí)掌宮務(wù)了。
先前命貴妃代管顯然是個明智的選擇,貴妃管的時候什么事情都沒出。皇后剛解禁拿回了一部分宮權(quán),就又出了狀況,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尤其這尊神像明顯是皇后自己安排人保管的,貴妃可沒插手一點。
夏帝雖然在心里這么想,卻沒有廢后廢太子的念頭。
管家可以稍微換換,繼承人可不能隨便換。尤其是皇子們漸漸長成了,不能給他們看到奪嫡的希望,不然大夏就要亂了。
這些都可以容后再議,當(dāng)前的重點是找出動手的賊子。
膽敢對大夏的神像動手,還是這么個操作法子,幕后黑手必然來自三國。
蠻國沒那個本事,而且蠻國一向不怎么玩陰謀詭計,更喜歡正面對剛。再加上蠻國王子明顯剛知道這件事,方才還對他怒目相向,看起來非常沒腦子。
不是蠻國,就算是也與質(zhì)子無關(guān)。
秦國呢?秦國質(zhì)子聰明一些,還有錢可以打點宮人。方才不看這邊可能是故意的,怕被人看穿。
但他年紀(jì)太小了,十三歲的孩子真能做到這個地步嗎?而且皇后手底下的人,可不是輕易就能收買的。
再說了,秦國的作風(fēng)也沒比蠻國委婉多少,同樣是大開大合的風(fēng)格。
不像是秦國,這個先待定。
最后一個是淵國,淵國人倒是向來詭計多端,夏帝是知道的。
夏國對四夷存在偏見,其中對南人的偏見就是狡詐陰險。當(dāng)然,淵國對夏國也存在偏見,覺得夏人狂妄虛偽。
反正互相都看不慣。
夏帝在心里拉踩了一下淵國人,認(rèn)定淵國人作案的可能性最大。不過他同時也覺得這件事和淵國質(zhì)子沒什么關(guān)系,就那小孩還不如蠻國質(zhì)子呢。
夏帝很快鎖定目標(biāo)——先查淵國,再查秦國。
從某個角度上來說,夏帝的分析雖然充滿錯誤,結(jié)論倒是對的。這件事里淵國人扶蘇主犯,秦國人秦政從犯,分毫不差。
可惜他們沒有親自動手,根本不可能查到他們頭上??峙虏閬聿槿ヒ彩且粯稇野?,平白叫夏帝驚懼。
秦政低聲叮囑:
“阿蘇,你最近低調(diào)一些。宮里發(fā)生的怪事太多了,會引起夏帝的注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