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下一個檔次的普通仁君,則只有25。
和仁君不沾邊的人這么折騰,就得看他們具體是怎樣的風(fēng)評了。
明君那一類的,給15到20不等?;杈┚且活惖模疃喟凑盏拙€給10。要是特別殘暴和昏庸的君主,還會降到5以下。
看得出來法則很不情不愿了。
舉個例子,倘若胡亥那樣的貨色機緣巧合得知了這件事,為了功德開始施行仁政。哪怕他推行的仁政當(dāng)真造福了不少黎庶,知情人難道還真能咽得下那口氣?
左右這些操作已經(jīng)能幫他洗白身上的一部分污名了,說不準到時候后世還會有人夸他是個好皇帝呢,也算是讓他得了天大的好處。那么功德少給一點,也不過分吧?
不過法則到底還是見不得這種東西給自己洗白的,所以功德計算器里也提醒了一種扣除功德的操作——
「若知情人將功德獲取之事告知昏聵殘暴之君,將罰沒50到100功德,具體數(shù)量根據(jù)對方的昏聵程度而定。」
同樣的,告知平庸之君,也會罰沒10到30。
始皇沒被罰款,純粹是因為他告訴的是在后世名聲好的扶蘇。
也就是說,陰魂來到陽世之后,其實可以選擇協(xié)助仁君造福萬民。在位的如果是個昏君,法則寧愿你在起義軍頭領(lǐng)里挑個人品好的告訴,也不希望你幫昏君穩(wěn)住朝綱。
始皇敲了敲桌案:
“若朕當(dāng)時不曾明言,只是暗示呢?”
功德計算器給出了回應(yīng):
「將按照暗示程度扣除一定的比例。」
隨口提一句,對方愿不愿意照做都行,這種扣的比較少。要是好說歹說勸著人家干好事,扣的就比較多了。
不過總體來說,還是比直接說出真相要好上許多。
始皇斂眸沉思了片刻。
他在算賬。
若他當(dāng)初沒有直說,而是選擇了暗示,那么扶蘇會聽父親的話嗎?
答案是很顯然的。
始皇其實根本不需要明言,哪怕他只是隨口提一句“朕希望你能多做點造福萬民的事”,扶蘇都會當(dāng)圣旨去執(zhí)行。
如此一來,其實能夠額外賺取到不少功德。如今扶蘇的收益比預(yù)計的減少了許多,幸而好歹比完全不知情時好上不少。
畢竟即便一個新政策只給三成功德,也比沒有這個新政策強。始皇給兒子帶來的改良政策不少,足以彌補扶蘇本來就會施行的政策中被扣除的部分了。
扶蘇聽罷父親的分析,笑了笑:
“阿父怎么在糾結(jié)這個?我這些仁政能賺取的功德只是杯水車薪罷了,不像父親一統(tǒng)天下那般影響深遠。哪怕日后我沒錢花了,難道父親還會舍得不接濟我嗎?”
扶蘇只想當(dāng)個啃老的小廢物罷了。
要不是做這些事情可以替阿父減輕壓力,他也不會這么上心。阿父有兩大家子要養(yǎng)呢,不能光讓阿父一個人出力。
不過現(xiàn)在好像可以驅(qū)趕先祖?zhèn)兂鋈プ粤Ω耸遣皇牵?/p>
扶蘇眼眸一轉(zh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