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些舊部被困在長安城中,等他們打回長安就能順利收復(fù)。那些都是折服于他呂奉先的威名而追隨他的,等他回去肯定第一時間回來投效。
呂大將軍就是這么自信。
呂布還說呢:
“我原想路上再募一些兵,但步兵跑得太慢了,跟不上我們。反正到哪兒都能募到兵,便等著見到了陛下再去募?!?/p>
始皇靜靜地看著他像個開屏孔雀一樣花式炫耀自己有多厲害,自己威名赫赫,自己追隨者眾多,全天下都怕他。
始皇:……
始皇算是知道呂布為什么那么容易得罪人了。
扶蘇托腮看著他,等他叨叨完了,才慢條斯理地開口:
“方才將軍見面便拜,孤還當(dāng)將軍要脫口而出一句‘某愿拜為義父’?!?/p>
其實呂布只拜過一個義父,就是董卓。而丁原,僅僅是對呂布有知遇之恩的長官而已,并非義父。
張飛罵呂布三姓家奴,也是演義里的杜撰橋段?,F(xiàn)階段還真沒什么人拿呂布這些黑歷史說事,畢竟呂大將軍還沒徹底落魄呢,得罪他沒好處。
更何況,在世人看來斬殺董卓是他呂布的功績。別管董卓是不是呂布義父,老賊人人得而誅之,呂布乃是救駕有功。
反正明面上沒人能拿這個說事,否則就是在為董卓一個逆賊說話。
——上一個哀嘆董卓的蔡邕(蔡文姬之父)已經(jīng)被王允下獄處死了。
呂布聽到扶蘇提義父這個黑歷史,倒也不惱。畢竟他可沒有對不起董卓,是董卓老賊先不拿他當(dāng)人的。
呂布自認(rèn)為自己這不叫“弒父”,這叫幫助朝廷“誅殺逆賊”。
雖然演義里編纂?yún)尾际菫轷跸s才弒父,可實際上正史之中壓根沒有貂蟬這個人,呂布確實是為了權(quán)勢和自己的安危才動的手。
董卓殘暴,一生氣就不管不顧地對呂布擲戟責(zé)罵。要不是呂布躲得快,腦袋都得被開瓢。
這件事發(fā)生之后,他去找一向禮遇自己的王允喝悶酒,抱怨了此事。王允便借機拉攏,說服呂布改邪歸正。
再加上跟著董卓哪有自己掌權(quán)舒服,呂布便選擇了接受王允等人的提議。最后拿著天子詔書,正大光明地斬殺了董卓。
呂布此人,利益在哪里,他就在哪里。
背叛丁原是為了利益,背叛董卓同樣如此。不過這樣的人始皇父子倆見多了,并不擔(dān)憂什么。
始皇帝的身份擺在那里,就足夠讓呂布做出取舍。哪怕呂布想要背叛,都得掂量一下他和與他密謀的人能不能有那個本事干掉始皇帝,一旦干不掉,就是自尋死路。
更何況,呂布還見過黑龍。
神獸現(xiàn)身,再加上始皇帝穿越這樣的異事,出于敬畏鬼神的緣故,呂布恐怕根本不敢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