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不信文若在此會不阻止使君行如此不合時宜之事,使君不妨去信詢問,聽聽文若的意見?!?/p>
荀彧留守在兗州邊界調(diào)度糧草,沒有跟隨曹操大軍一起亂跑。要不是仗著荀彧不在跟前,曹操也不能這么浪。
作為名聲極佳的世家子,荀彧本身很懂經(jīng)營這些。曹操要干為人詬病的屠城之事,荀彧于情于理都肯定得阻攔他。
大漢這些年以儒家為尊,而儒家先賢、荀彧的先祖荀子,曾經(jīng)明確寫過不恥屠城之事。
曹操一下子啞口無言:
“此事、此事便不必問文若了,操不行便是。”
一個秦梓桑不滿他還可以不管不顧,加上荀彧,加上不贊同的潁川大才趙儼,這么多人一起發(fā)聲,可見自己手底下的謀臣都不贊同此舉。
曹操又不是個傻子。
他敏銳地意識到繼續(xù)堅持會直接得罪手底下的所有謀士,秦正秦胥代表兗州集團,荀彧趙儼代表潁川集團——那不給他得罪完了?!
趙儼看他松口,最后補充了一句:
“若屠殺徐州庶民,以后徐州只怕更難歸心。使君不可只看此舉能夠威懾陶謙,也要考慮日后吞并徐州的大業(yè)??!”
如果說前面的利弊陳述還能說是讓曹操為了局勢妥協(xié),后面這句就是徹底地在為曹操的長遠利益考量了。
這話聽著也比前頭那些更順耳。
曹操借坡下驢:
“伯然所言甚是,操以后會謹(jǐn)慎行事的?!?/p>
如今沒有殺父之仇擺在前面,曹操還沒被仇恨沖昏頭腦,否則再怎么勸也沒用。
趙儼總算搞定了這個任務(wù),心累地回去給主公寫信報喜了。
不行,曹操身邊是不能待了。他得想個法子脫身,跟著曹操真的沒前途。
趙儼琢磨了很久要怎么不惹人懷疑地離開曹操身邊,但他很快發(fā)現(xiàn)自己沒必要糾結(jié)這個。
曹操的糧草即將耗盡,得回去了。秋季收的新糧不可能全給他拿來打仗消耗掉,不然明年一整年兗州人吃什么?
所以曹操眼看確實拿不下陶謙,便決定回去休養(yǎng)一陣。等待新的時機,到時候再重新出兵。
趙儼因此跟隨曹操回到了昌邑中。
趙儼:差點忘了!打完仗要回來休息的!
也怪這一整年下來他都跟著曹操東奔西跑,幾乎就沒回過昌邑。他都要以為自己日后怕是得一直跟著曹操南征北戰(zhàn),幾年內(nèi)都見不到主公和君郎了。
趙儼打定了主意,下回曹操再出去他就不跟著了。誰愛跟誰跟,反正他不去。
曹操一回來,始皇就淡定地把伸得太長的手縮了回去。他將不少公務(wù)交接給荀彧,做出一副要休息的姿態(tài)。
曹操立刻心疼起來:
“先生這一年來實在是辛苦了!”
始皇輕描淡寫地表示:
“沒什么辛苦的,使君在外征戰(zhàn)才是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