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毅說自己不該在路上耽擱,若當(dāng)時及時歸來了,有他盯著,必不可能發(fā)生此事。陛下若是生氣,便責(zé)罰他吧。
始皇沒有責(zé)罰他,而是重復(fù)了一遍:
“扶蘇拔劍自刎了?”
蒙毅腦袋低垂:
“是的?!?/p>
始皇忽然就冷靜了下來。
他坐回了位子上,彎腰去觸碰碎成幾瓣的桌案。用功德將之修補(bǔ)好,任由侍者俑上前拾取散落一地的物品。
蒙毅有些摸不著頭腦,不知陛下是否是氣到極致反而冷靜了。
始皇眉眼淡然:
“那不過是旁人的兒子,朕教養(yǎng)長大的太子絕不會如此意氣用事。既不是朕之子,朕又何必為他們的選擇而生氣?”
他可以因李斯、趙高等人的悖逆而震怒,也可以因胡亥的殘暴愚蠢而冷笑。但其他扶蘇做的事情,他總不能遷怒到自家孩子身上。
自有旁的始皇帝會去處理,而他不過是個與之無關(guān)的旁觀者罷了。
都是成年人了,自己做的選擇,自己承擔(dān)后果。
無論那里的扶蘇是一時沖動zisha、懦弱不敢反抗zisha、還是為大局著想主動zisha給“被父親立為太子”的幼弟讓位,都是他自己的事情。
蒙毅覺得不對吧,他們陛下有這么好脾氣嗎?
果然,又見始皇抽出了腰間的泰阿劍:
“扶蘇的選擇朕不會置喙,可那些膽敢欺辱朕愛子的東西,朕必?cái)刂!?/p>
蒙毅:舒服了,這才是我們陛下。
雖然陛下前腳說“那是別人的兒子與朕無關(guān)”,后腳又說“他們欺辱朕之愛子著實(shí)該殺”。但這有什么關(guān)系呢,到底是不是他兒子,底線可以靈活一點(diǎn)的嘛。
陛下開心就好。
始皇執(zhí)劍出去了。
其他人方才表面上是在商議律法,實(shí)則都豎起耳朵偷聽這邊的動靜呢。
見人走了,立刻嘰嘰喳喳起來。
“陛下似乎還不知道那些大秦二世而亡了?”
“要不要和陛下說一聲,這樣陛下揍他們的時候可以揍得更狠些。”
“無需多此一舉,陛下如此睿智,恐怕早有所料?!?/p>
大家一想也是,便都拋開了。
主要他們不是很想這個時候湊上前去,萬一被遷怒了得不償失。雖然陛下應(yīng)該不會遷怒無辜人等,可事情總有個萬一嘛。
這可是“愛子被害”和“二世而亡”雙重buff疊加,陛下氣瘋了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