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變法強人立刻就來勁了。
在場的不是自己主持過青史留名的變法改革,就是參與過始皇一朝的秦律修訂。區(qū)區(qū)一個地府的律令而已,小菜一碟。
大家當(dāng)即表示沒有難度,待他們?nèi)砑埞P,即可一一商討起來。
始皇便喚來侍者俑,替愛卿們?nèi)ト∷麄兯柚铩R院笠裁粗苯痈嬖V侍者俑,無需拘謹。
臣子們便尋了處空桌,商議起來。
始皇單獨叫住了李斯:
“韓非緣何沒來?”
李斯:……陛下,您想讓臣怎么回答呢?
當(dāng)初他害死了韓非,世人都說他是嫉妒韓非才華才下此毒手,也不想想他李斯有沒有那個膽子越過始皇帝戕害旁人。
但李斯還是只能默默擔(dān)下這個罵名,不然總不能逢人就說這是陛下授意的,陛下覺得韓非不愿真心事秦、留著他是個禍患?
不管真相如何,反正韓非一向是不搭理李斯的。
大秦的眾人也嘗試過拉攏韓非,可惜沒什么效果。不僅是韓非,他們還拉攏過管仲、李悝、申不害……總之所有名臣都嘗試了,成果陛下也看到了。
始皇聞言頷首:
“果然如此,能得吳起等幾位大才已是難得,確實不該太過貪心?!?/p>
主要大家現(xiàn)在也不必治理國家,招攬一大堆臣子好像沒什么用武之地的樣子。不過是他們大秦看別人家的人才眼紅,老想多拐幾個回來罷了。
李斯忽地想起一事來:
“今日來的都是文臣,有些武將還未曾過來拜見陛下。”
始皇頓生興致:
“都有誰?”
李斯就給他數(shù)了,孫武、伍子胥之類的。
大秦深諳趁著人家傷心的時候挖墻腳之道,譬如孫武和伍子胥,都是被吳王背刺過的。那吳王夫差本來也不是什么明主,挖起來難度倒是不高。
秦稷背著手進來,正好聽見他們聊這個。
秦稷一下子就來勁了:
“政兒啊,你手底下文臣武將那么多,不如分給曾祖父一點吧?你看白起舍寡人而去了,眼看哄不回來,朕也不多要,你把王翦借寡人使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