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已至此,也只能先留下。就算要跑,也得慢慢找機會。
看樣子文若跟著曹操去前線的消息是真的,若是文若此時還在城中,對方哪里能如此放肆?
分辨清楚主謀的到底是少數(shù),仍舊有人心中懷疑事情是曹操干的。不然你說曹操手下的謀士趁他不在自己招攬勢力,聽著怎么那么魔幻呢?
曹操身為兗州牧,總不可能城中一點他的人手都沒有吧?他能被人架空成這樣?
曹操自然是留了人手在城中的。
但,他留的人再多,兗州也是兗州士族一手遮天的地方。始皇和扶蘇私底下拉攏了陳宮,陳宮再聯(lián)合其他士族,自然可以蒙蔽曹操的眼線。
昌邑城中絕大多數(shù)的官吏,都是出身兗州世家。
曹操來兗州之前,這里的人員配置就很齊全了。他接替兗州牧一職后,頂多是撤換一些高官要職,不可能去動大部分官吏。
而這年頭,閻王好過小鬼難纏。真要蒙蔽某個人的視聽,只需要下頭的小吏聯(lián)手發(fā)難就行了。
有他們打配合糊弄上官,曹操留在兗州的幾個心腹自己都收不到某些消息,更遑論再往外傳達給曹操?
何況,曹操留下的真的是他的心腹嗎?確定沒有被旁人拉攏策反嗎?
始皇這頭拉攏了幾個,兗州士族拉攏了幾個。還剩幾個,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他們倒是隱隱察覺到了不對,但怎么都找不到不對的源頭在哪里。
扶蘇向眾人自我介紹之后,就引著他們去拜見了父親。
這次見人時,始皇沒有再刻意壓制氣勢,幾乎是一照面就讓所有人意識到這個叫秦正的人不簡單。
始皇掃過眾人一眼:
“若有想走的人,現(xiàn)在就可以走了?!?/p>
他和扶蘇說的是截然不同的話,好似父子倆的想法產生了分歧。但在場的聰明人都聽出來了,他們父子根本就是一國的。
秦正看似在說去留隨意,卻是在威脅他們。要走可以,你們以后不要后悔。
這個威脅不是說“等我日后發(fā)達了肯定會報復你現(xiàn)在的離開”,而是自傲地認定以后天下間只會剩下他一個人獨斷朝綱。
所以你們現(xiàn)在棄我而去,回頭跑去為旁人效力。待那些人被擊敗,你們的一切努力便會付之東流。
就算你們一直不擇主而侍,等我一手遮天的時候,你們還不是得來給我辦事?難道你們就甘心一直閑云野鶴下去,永遠不入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