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離海岸應該只有八百里左右”公孫弘道:“如果能找到一處島嶼調(diào)整一番是最好,找不到我們也能劃回去,你們稍安勿躁,穩(wěn)定和我劃槳就行!”
“我想吃點熱的食物,我還想喝水,我不想再吃生魚,該死的大海,我這輩子最討厭的就是海,我還討厭魚!”
李少君咒罵了一聲,悻悻放下了手中的木板,他對這趟尋覓之旅顯然是很不滿意了。
出海前想著當人上人,從此走上人生巔峰,但海洋無定的氣候變化直接將李少君心中的火熱澆到冰涼。
若非他有幾分本事,風暴時就已經(jīng)和那些操控航船的老漁夫一樣埋葬在了海底。
鳥兒大難臨頭各自飛,李少君等人也不例外,在風暴中只能勉強護住自己性命,哪怕張學舟也是沉沉浮浮沒死在海里又湊巧碰到才被他們撈了回來。
“以后有這種活動別再叫我入伙了!”
聽到李少君叨叨了幾句,張學舟才知曉自己究竟遭遇了什么。
若非避水訣、辟谷決、天衣水火不侵等能耐,他已經(jīng)稀里糊涂死了,哪怕能僥幸清醒也會餓到難于支撐身體。
雖然這種情況在張學舟的最差預算之內(nèi),但張學舟沒想到自己能再次碰上。
說是再次碰上,那是因為他此前坐黑船離開圖爾區(qū)時同樣遭遇了海難。
但相較于張曼倩、任安然等人的奮力救援,眼前這兩個家伙完全是隨緣撈了他一把,這種團隊待遇的落差簡直糟透了。
當然,結(jié)果沒啥區(qū)別,他最終都是活了下來。
作為水域垂青者,張學舟想死在水里的難度有點高。
如果這兒離海岸距離有限,他還能在此時此刻直接起飛回岸邊,靠著云中術(shù)和騰云術(shù)再加上劃水,張學舟覺得跨越數(shù)百里距離應該沒問題。
“咱們先找一個地方確定方位,再計劃下一步!”
張學舟看著茫茫大海。
他此時也不亂飛,免得丟了方向真陷入在海域難于回去。
“有點難”李少君頭疼道:“這海中完全沒法定位,我下輩子都不想來大海了!”
李少君有死而復生的能耐,但他這個能耐有不少破解之法。
比如張學舟所說將他壓在山下,死過去活過來繼續(xù)壓死,而后再等待復生,又陷入死亡,形成循環(huán)后就可以將他這種術(shù)破掉。
困在海域渴死餓死同樣是一種循環(huán),李少君渴死后活過來,他同樣會再次渴死。
陷入到這種境遇,他確實也有幾分心慌慌,感覺自己朝不保夕。
“我現(xiàn)在的氣力不足,估計拿木板劃水十來里路就不行了”李少君道:“咱們基本上算是玩完了!”
“不要放棄”公孫弘鼓勵道:“海域航行遭遇惡劣天氣是常事,我這一生也沒少經(jīng)歷這種事情,但能活下來的人無一不是對生命有著強烈渴望,才最終尋獲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