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軍大營。
“我看那關羽定是怕了我龐德,因而久不出戰(zhàn),將軍可乘此機會,盡起七軍殺入他寨中!如此樊城之圍可解,還請將軍速速定奪!”
龐德叫陣無果,又見大雨將至,遂率本部兵馬回轉。
甫一回營,便直奔魏軍帥帳,躁言鼓動于禁全軍出擊,亂拳打死老關羽。
于禁卻不以為然,心下暗哼:西羌卒,憑你也配教本將軍做事?你是主帥還是我主帥……真聽你的全軍出擊,敗了是本將軍的鍋,勝了是你策議之功……你想得美!
不過于禁臉上卻是笑瞇瞇望著龐德,“龐將軍,大王命我等不可輕舉妄動,豈能不從,啊~?還是緩圖良策才是?!?/p>
龐德氣急,嗆道:“大軍到此,將軍未動一卒,未出一策,還要緩到何時?!”
“哼!”于禁怕案而起,怒道:“我隨大王行兵三十余載,大小戰(zhàn)功無數(shù),且未嘗一敗,但不知幾時才有將軍?”
“單憑血氣之勇,不知韜略兵機,豈能統(tǒng)兵?”
“我正欲派人傳令,如今正值酷暑,天氣悶熱,來日將七軍移至樊城以北十里依山下寨,汝率部在我中軍后面山谷之中下寨?!?/p>
“將軍,這不妥吧………”龐德一時啞口,心下已經(jīng)有些后悔剛才沖撞于禁。
沖撞上司一時爽,但上司只是動動嘴皮子,他這個先鋒軍就變成殿后軍了。
后軍有擔負后防之責,不可輕動,以后想要出戰(zhàn)搶頭功自是不可能,甚至連出戰(zhàn)的機會都沒有了,除非敵軍從后方來襲。
但,后方是山谷。襄樊地勢平坦,關羽如果要進攻,軍隊只需正面一個沖鋒到位了,根本不用翻山越嶺繞后從山谷來攻。
想到這,龐德恨不得給自己一個大嘴巴子。
麻了!
見龐德態(tài)度服軟,于禁頗為自得,繼續(xù)說以厲害:“休看關羽一時氣盛,后顧卻有荊州之憂。大王早已與孫權相約,令東吳自水路攻之,只待吳兵一動,關羽必回師去救荊州。到那時,我盡起七軍,趁其退而攻之,關羽首尾難顧,豈不束手就擒?樊城之圍豈不自消?此乃兵法所云:以靜制動之策!”
“將軍所言極是,極是?!饼嫷逻`心地說出一句恭維,不情不愿領本部兵馬去大軍后方扎營。
………
另一邊,陸口城。
自魯肅于建安22年死后,呂蒙上位,率軍駐扎于此地。
甫一上任,呂蒙便秘密向孫權建言奪取荊州,一旦東吳拿下荊州,即具備和北方曹操相抗的實力,也可以清除劉備留在荊楚的軍事力量,江南三洲之地自成一體,不必再依賴孫劉聯(lián)盟之鼻息。
孫權聽后大為心動,東吳隨即開始對荊州展開滲透,暗中部署奇襲荊州。
這個計策能夠實施,全賴呂蒙敏銳觀察到了荊州駐軍體系的致命裂痕。
關羽麾下軍隊的構成,表面上看似沒有破綻,但在呂蒙看來,卻埋藏著更深層次的危機。
荊州軍目前分為三大派系,各派系的利益訴求皆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