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陳留一戰(zhàn)時,趙基見面就很慷慨,直接送了呂布兩千匹馬,還將雇傭的匈奴義從借給呂布使用。
荀彧為曹操斟酒,勸慰說:“呂布無謀短視,托人勸諫,他自會阻撓趙基。趙基若不顧朝廷大義而兼并明公。以呂布見識,自能覺得有害無益?!?/p>
“文若啊,趙基素來不敬朝廷,又豈會顧及呂布?再者,陳公臺恨我入骨,有陳公臺在,我率軍入陳國,實難全身而退?!?/p>
曹操憂愁就寫在臉上,一直不出兵的話,袁紹肯定會報復他。
荀彧神情沉穩(wěn)、自信,繼續(xù)勸說:“朝廷非趙基、呂布所有,有朝中公卿作保,再有天子袒護,明公實不必困擾?!?/p>
“至于陳公臺,如今并不受呂布所重,他若與趙基同謀,反受呂布猜疑,更不會準許趙基截擊明公?!?/p>
荀彧見曹操疑心不減,繼續(xù)說:“不僅是陳公臺,呂布引為心腹的楊季才也因邊讓死仇不喜明公。連帶楊季才,皆會受呂布猜忌?!?/p>
見荀彧說的很有把握,曹操凝視:“文若這是要離間呂布與其謀臣?”
“正是,據仆所知,呂布麾下大將張遼與趙基往來密切,已惹呂布憎厭。若是陳公臺、楊季才再與趙基同謀,呂布又如何能安坐?呂布與明公,并無私仇;若無明公,袁本初兵鋒直抵河南地,呂布更懼袁本初?!?/p>
哪怕陳宮、楊俊與趙基沒有勾結,可只要是一樣的看法和立場,肯定會引發(fā)呂布的猜疑、不滿。
荀彧自有穩(wěn)固的情報,他坦然接受曹操的凝視,從容說道:“趙基率先舉兵討逆,已惹呂布不快。其雖有翁婿之盟,對呂布這樣的人來說,親子尚且不足信,又何況外姓女婿?”
曹操抬手撫須,凝神思索。
要論己方與呂布的仇恨,分明是呂布來奪兗州,是他更恨呂布一些。
所以呂布那里的心結反而更小一些,比起不斷做大的趙基來說,自己的危害似乎更小一些。
而趙基的脾氣也不好,如果呂布反對,會不會導致這兩人相互沖突?
到了那一步,呂布會更加迫切的想要外部聲援。
趙基舉兵討逆說到底是要救劉備,為陳王復仇;劉備、劉艾、劉表這些宗藩肯定更加傾向于趙基。
自然地,呂布不受宗藩所親,只能與自己、袁紹交好。
還有天子與公卿,肯定不樂于看到呂趙聯盟持續(xù)鞏固。
所以這次率兵大膽突入陳國,參與討逆,極有可能激化呂趙之間的矛盾。
而自己要做的就是擋住趙基擅自發(fā)動的攻擊,只要擋住,就向呂布證明了自身價值,呂布肯定會強勢阻止趙基,兩人的矛盾將無法調和。
以身入局,瓦解呂趙聯盟,雖然兇險,但也是破局之策。
公卿肯定討厭呂布的同時,更畏懼憎恨趙基。
天子這邊,再信賴趙基、呂布,本質上也不喜歡呂趙聯盟越發(fā)強大,天子會有本能的危機感。
當陳宮、楊俊不滿呂布之后,誰又能為呂布出謀劃策?
不僅能破局,甚至還能另起局面。
曹操陷入沉思,見他這模樣,荀彧也是松一口氣。
真論長遠規(guī)劃,其實大家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各方相互影響之下,各自再長遠的規(guī)劃,也會被破壞。
而處于西州的趙基,已經完成破局,再不挑破呂趙聯盟,等趙基站穩(wěn)跟腳后,勢必比眼前的袁術更難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