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廳之內(nèi),這些匈奴高級貴族看似與趙基同坐一桌。
然而利益牽扯之下,有的怕成為趙基的刀下鬼,有的也怕被其他人牽連。
真正敢于豪賭一把的人卻沒幾個,之前析分大部,分立千戶時,趙基就篩查淘汰了一批匈奴天驕。
人以類聚,凡是趙基看不順眼的優(yōu)秀貴族,那就是所謂的匈奴天驕。
現(xiàn)在很多匈奴貴族感到恐懼并非趙基嗜殺,而是最初發(fā)動的三郡收復戰(zhàn)本就是隱秘進行,結果盡數(shù)泄密。
泄密者要么來自大司馬幕府,要么來自參與行動的匈奴部落。
三郡收復戰(zhàn)里,趙基以及現(xiàn)在的賈詡、徐晃抓了那么多俘虜,總有些人會知道一些什么事情;隨后趙基逆推云中四郡,前后兩次覆滅鮮卑王庭主力,抓到的高等級俘虜更是數(shù)之不盡。
因而在場的匈奴貴族哪怕是無辜、不知情的,可就怕自己的親族同齡人,或戚族、部屬里有沾染泄密事件的。
可趙基此刻根本沒有考慮這種事情,現(xiàn)在不是敲打匈奴的時刻。
正處于向云中四郡遷徙的匈奴各部本就分化的趨勢,許多人已經(jīng)適應、喜歡塞內(nèi)的氣候,對遷徙政策持不滿態(tài)度。
如果現(xiàn)在追究泄密,肯定會鬧出許多波瀾。
趙基不怕處理這些麻煩,可他不想耽誤更重要的事情。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組織的行動力也是有限的。
先將匈奴各部遷徙到云中四郡,給他們劃分秋冬草場;一邊劃分,一邊向東推進,然后嚇唬一下袁紹,就繞陰山之北,向西推進、掃蕩時再給隨行的匈奴各部劃分春夏牧場。
也就是說,參與這次環(huán)陰山武裝旅游的匈奴各部,才能獲得劃撥草場、牧場的資格。
趙基自然希望匈奴部落都能參與進來,他不想分神分兵去討伐、鎮(zhèn)壓那些大匈奴主義者。
而讓趙基為難的是,未來的管理層級問題。
之前自己治理范圍有限,自然可以將匈奴劃分為千戶,各名王大部也在內(nèi)部提前劃分為兩三個千戶,就等著新舊交替時完成析分。
以大司馬幕府的權威,為這些千戶、百戶的世襲做擔保;作為回報,這些千戶、百戶則為幕府效忠。
正是存在這樣的關系,內(nèi)外漢胡有識之士戲稱趙基為晉陽趙大單于。
自此以后,匈奴傳統(tǒng)的名王將成為榮譽稱號,從同族千戶中選年長者擔任。
例如休屠達達,他的部落規(guī)模較大,已經(jīng)分出三個千戶,分別由他的叔父,兩個兄弟擔任世襲千戶;余下部眾預分割為三個千戶,等休屠達達死亡后,就會由他的三個兒子分別繼承,并世代傳承。
若是絕嗣,將由幕府選擇近枝血脈進行過嗣、繼承。
而休屠達達自身的奢延王,他死后,這個名王榮譽稱號將由他的叔父繼承。
未來奢延王就會從這六個同族千戶里輪流擔任,若是某些千戶發(fā)展迅猛,又立有功勛,可能會建立新的千戶單位;這些新千戶單位依舊與原來的千戶單位一起輪流擔任奢延王。
算是家族內(nèi)部的年長者繼承制,遇到一個運氣好又長壽的家伙,那同時期其他同族千戶就沒希望接任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