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淳沒說話,只是打量著她,冷不丁問道:“我大明最年輕的狀元是二十歲,乃是江西人費子充,最年輕的進(jìn)士西廬陵人王臣,十六歲,你的一個師兄李東陽十八歲中進(jìn)士,二甲
江蕓蕓從一開始讀書就聽過黎循傳無數(shù)次跟她說過本朝有哪些厲害的人,
提及最多的是老師的兩個徒弟,她的兩個神童師兄。
一個楊一清,如今的陜西副使督學(xué),十四歲的舉人,
十八歲的進(jìn)士。
一個李東陽,
如今的太常寺少卿,
十五歲的舉人,
十七歲的進(jìn)士。
兩人都是年少神童,在大多數(shù)的人還在疲憊奔波在考試的路上,
祈求進(jìn)士及和表都是有固定格式的,到時候讓楠枝找給你?!崩璐緦@點并不擔(dān)憂,第二場的考試并不算難。
江蕓蕓也跟著點頭:“那策論呢?聽說每篇要寫一千字?!?/p>
黎淳皺了皺眉:“策論倒是有些難,你這邸報還在看嗎?”
江蕓蕓點頭。
“策論考的是對國家政策的理解,你主意一向多,等我找?guī)椎酪郧暗念}目來,你會知道怎么寫的?!崩璐鞠肓讼胍膊挥X得擔(dān)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