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門緊閉,悄然隱藏在層層綠蔭中。
周笙站在臺階下,遲遲沒有踏上臺階。
她有一瞬間的恍惚。
這一瞬間里,她不知道自己為什么站在這里,甚至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
年少時,午后躺在凌霄花墻下,跟著父親讀過的一句詩,驀地涌進她的腦海。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娘,我們見誰啊。”懵懂的江渝見娘半晌不見動靜,抬起頭來,不解問道。
“我……我們見……”周笙舔了舔唇,聲音沙啞。
大門咯吱一聲打開。
一道消瘦修長的人影站在逆光處。
周笙看不清面容,她甚至已經(jīng)記不清那人的面容了,卻在此刻還是忍不住紅了眼睛。
十年了。
她離家時,那個抱著她大腿哭著讓她不要走的小孩到底是長大了,他說會成為大樹,保護這個家的。
可她還是懦弱膽怯跟著江如瑯離開這個家,也不曾見證過這個小孩的長大。
現(xiàn)在他們終于見面了。
兩人明明隔著短短的臺階距離,卻又好似中間衍生出長長的時間跨度,千言萬語,在此刻都不敢說出口。
周鹿鳴看著面前還帶有十年前稚嫩面容的姐姐,恍恍惚惚下了臺階,哽咽喊道。
“姐?!?/p>
江蕓蕓,也就是禮與法的看法。
主張的是禮法各有區(qū)別,雖本質(zhì)上都是為了維護階級統(tǒng)治,但手段不同,禮需道德自覺維護,法卻只需要設(shè)定框架來約束,所以法比禮更重要,這也是讀書時老師教的,非常有科學(xué)依據(jù)。
但這里反駁的三篇卻是從三個角度來反駁他的觀點的。
批的一文不值,從百姓受禮教教化,到刑法太過,引起民變,再到若無仁心,豈能為官,一味用法度丈量他人,只會民生沸騰,不得安寧。
第三篇格外平靜,堪稱循循善誘,從禮的出現(xiàn)到,法的出現(xiàn),先進行一個論述,之后話鋒一轉(zhuǎn),開始批判法的強硬和禮的軟弱,只言辭中,還是更推崇用春風(fēng)化雨的禮教來教化百姓,對她的法家思維并不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