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了幾根最好的竹篾,他親自上手扎竹,做了一輩子的燈籠,就算蒙著眼他都都能扎得漂漂亮亮。
沒幾分鐘。
一只大概兩尺見方的骨架就出現(xiàn)在了手里邊。
以往他做燈籠,因?yàn)闆]有太多要求,用的基本上是這邊常見的毛竹或者湘竹。
漫山遍野都是。
上山就能找到。
但這次不同以往,為了能夠達(dá)到陳掌柜的要求。
他特地帶兩個(gè)兒子進(jìn)山。
砍回來好幾種竹子,一一試驗(yàn),最終表現(xiàn)最好的,就是他手上這種水竹。
湘西這邊,自古就用它造紙。
竹輕韌性大又足夠堅(jiān)硬。
用來做孔明燈的骨架再合適不過。
至于紙的選擇就少了點(diǎn)。
平常他做的那些燈籠,就是拿最簡單的紙糊一下。
而且這年頭紙貴,也用不起太好。
老齊頭還是特地讓齊虎去了趟縣城,買回三種紙,不過效果都一般。
見他遲遲沒有選紙。
陳玉樓當(dāng)即就明白過來。
“拐子,帶齊虎去庫房,挑選一批紙過來。”
“是,掌柜的?!?/p>
花瑪拐哪能不明白他的心思。
當(dāng)即領(lǐng)命。
帶著齊虎一路往外走去。
沒半刻鐘的功夫,兩人就帶回來厚厚一摞紙,白如雪花,都是一等一的上品。
從厚到薄。
足有十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