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據(jù)當(dāng)然是沒有的。
杜宣緣本就與此事確無關(guān)系,拿不出現(xiàn)成的證據(jù),這短短一夜的時間也不夠偽造罪證的。
但呂爾不慌不忙,換個說辭道:“昨日你隨郡主去了城外的郡主府,一夜未歸,昨夜郡主遇刺身亡,你卻毫發(fā)無傷,如此之大的嫌疑,還要在此地強詞奪理嗎?”
杜宣緣抬眼看向他,道:“強詞奪理?”
“敢問閣下,大成哪條律法上寫了,無憑無據(jù)的情況下可以擅自捉拿朝廷命官?”
呂爾一怔。
他正要搬出吳王這尊大佛,卻見杜宣緣神情一肅。
她未卜先知般朗聲道:“還是說王爺是打算罔顧國法,動用私刑?”
一句話,便叫呂爾陷入進(jìn)退兩難的境地。
他拿不準(zhǔn)吳王現(xiàn)在的想法。
跟隨吳王多年,呂爾當(dāng)然很清楚吳王對“名聲”的看重。
吳王自先帝時獲封吳地,在此經(jīng)營十幾年,經(jīng)營出一個賢王的名頭,今日縱因愛女身亡“沖動行事”,可此事暫告一段落后,吳王“冷靜”下來,焉知會不會問罪他這個敗壞王爺名聲的普通人?
正是因為追隨吳王多年,呂爾才不敢賭這一遭。
在他猶豫之時,又聞杜宣緣肅然道:“閣下大可放心,我此身坦蕩,絕不會輕易奔逃。郡主新喪,請容我換一身衣裳,隨諸位同僚前往王府吊唁。”
呂爾想著:杜穆二人吊唁也是去王府,與自己帶他們回王府的目的并無差別。
于是他一抬下頜,道:“希望陳御史不要陽奉陰違?!?/p>
“還是希望閣下多讀讀詩書禮樂為好?!?/p>
杜宣緣丟下這句話,徑直走進(jìn)官驛,呂爾著急安排人圍守官驛。
等把人安排好把守各個出口,呂爾再仔細(xì)一琢磨,才想明白杜宣緣那話什么意思,面色氣得鐵青。
杜宣緣換了一身干凈的衣物,同穆駿游他們一塊前往吳王府。
呂爾則是率兵跟在他們身后。
本是看著他們,起著一路押送到吳王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