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時太醫(yī)院當(dāng)值太醫(yī)前來請脈,帶了陳仲因打下手,太后見他乖巧,行為舉止又恰到好處,心生好感,所以在后邊聽說他不慎配錯藥材后才叫皇帝寬恕,沒有嚴(yán)查下去。
今日一見,還是那樣一表人才,不曾因為這些外事而有所改變,太后更是歡喜。
她道:“陳卿受驚了。”
隨后略一招手,一名侍女捧著漆盤來到杜宣緣面前,杜宣緣稍稍抬頭,險些被一排金光閃閃的金子亮瞎眼。
杜宣緣突然明白了,不是都市言情的套路生搬硬套,而是這位太后娘娘真的很喜歡扔錢。
買房
太后把杜宣緣叫過來,確實就只是為了給錢。
一個個小金元寶看著十分可愛,數(shù)量不多但價值不菲,杜宣緣可以直接將它們攏入袖中帶走。
于是杜宣緣向太后謝恩后兜著金元寶就走了,連漆盤都沒端。
她好似怎么來又怎么回去,只是無人知曉她寬大的袖子正縮著一窩金燦燦的小元寶。
回太醫(yī)院的路上,杜宣緣還在琢磨著這些小元寶要如何花掉。
太后不愧是到處灑錢的佼佼者,賜金都特意賜了不帶任何特殊印記的金元寶,隨便杜宣緣怎么花。
對皇城房價不太了解的杜宣緣正想著這些錢在皇城二環(huán)里買套房夠不夠,忽然瞧見前邊有數(shù)人步履匆匆。
為首者她上午還見過的,皇帝身邊的近侍。
看他們前行的方向,恰與杜宣緣同道。
此地開闊,在杜宣緣瞧見他們的同時,他們自然也注意到了杜宣緣。
于是這些人停下來,朝杜宣緣略一欠身,寒暄幾句后,便令身后之人將賞賜奉上。
是皇帝錯怪“陳仲因”的賠禮。
因為是賠禮,所以也不可能大張旗鼓,幾人將賞賜送到杜宣緣手中便準(zhǔn)備離開。
杜宣緣卻叫住他們,將裝著賞賜的精致木匣留下,把里邊的玉石珍珠還了回去,道:“謝陛下厚愛,只是無功不受祿,臣留下木匣,足以銘記圣恩。”
那些內(nèi)侍還是頭一遭瞧見“買櫝還珠”,還是還皇帝的“珠”,一個個都有些傻眼,小聲議論了好一陣才做下決定,恭恭敬敬地取回賞賜,道:“我等還需稟明圣上,請陳太醫(yī)稍候?!?/p>
皇帝當(dāng)然懶得管,“陳仲因”不要就不要了,他隨口應(yīng)一聲,還要處理繁忙的國務(wù)。
最后杜宣緣成功得到一方精巧的木匣,足以將那些小元寶挨個擺放進(jìn)去。
開玩笑,這些裝飾配件上都有御制敕造的標(biāo)記,賣又賣不掉,戴又不敢戴——且不說陳仲因那一眼能看到頭的家底是否能搭配這些珠寶,就算真腆著臉帶出去了,萬一不小心嗑著碰著,一旦上綱上線,那就是大不敬的罪名。
就算放在家中,也就是添堵的東西,還得時時維護(hù),一個不留神可能就是“大不敬”,麻煩得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