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德高望重’久了,是很難對底下的‘小輩’保持戒備的?!倍判壭Φ溃澳愀谖疑磉?,自然能將布局瞧得清清楚楚?!?/p>
“更何況,唯一的孫子此時身陷囹圄,他又怎么能袖手旁觀?”
。
陳濤雖然拿到了至關重要的書信,卻也不曾在營中大張旗鼓。
他找著各種借口調動軍中人手。
原因無他,定北軍營里仰慕、依仗黃老將軍的不在少數(shù),黃老將軍盡管自請退職已經(jīng)十幾年了,軍中仍有不少關聯(lián),保不齊就會走漏消息。
他現(xiàn)在還未得皇帝親旨捉拿黃老將軍,只是機不可失,要等從皇城走個來回,恐怕人早就聞訊逃走了。
更何況即便理由再怎么充分,也難敵一些人心莫測,總要小心行事。
同時,陳濤還在著手上書之事。
正好他這段時間在撰寫關于戰(zhàn)役的奏章,原本還在糾結要如何動筆,而今杜宣緣送來這樣大一個人情,且有以陳濤馬首是瞻的趨勢,他便不再糾結筆墨上爭點功勞的小事,將戰(zhàn)場詳情原原本本寫下。
至于中間很長一段時間“斷聯(lián)”的情況,陳濤以杜宣緣勢如破竹,斥候追趕不及來解釋。
寫完總結戰(zhàn)局并述請功的內容后,陳濤另起一張紙,寫下黃老將軍就任定北大將軍時與北虜勾結的事情,并附信件以為證。
隨后他將兩件事合攏在一份文袋里,派人加急送往皇城。
旁人只以為這是請功奏章,急切討賞更是人之常情,不會有人生疑。
奏章發(fā)出當天晚間,快馬加鞭的士卒已經(jīng)抵達定州黃家。
黃老將軍早半日通過飛鴿傳書從軍中小友處得知消息,雖對孫子的狀況憂心忡忡,但也沒貿然啟程。
飛訊簡短,只提到黃要善因指使sharen之事被陳濤關押。
個中細節(jié)很難面面俱到。
黃老將軍見到送信的士卒后,不著急動身,而是頗為禮待地請他坐下,詢問起各種細節(jié)。
士卒受到大名鼎鼎的老將軍這等禮遇,當真受寵若驚,立刻把自己知道的消息倒豆子般和盤托出。
在聽到被追殺的一對母女出自并州城,黃老將軍面色便微微一變。
聽完來龍去脈后,他又著重詢問了受害女子的情狀。
士卒只道那女子孤僻,雖被帶到軍中指認,但不愛與人交談,和其他人,包括為她做主的定北都督與定北大將軍都不親近。
拿下
聽完士卒的話,黃老將軍微微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