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杜宣緣走后,二人再腳步一拐,往王刺史的書房走去。
王刺史此時心情正不好著。
方才議事會上,吳王直接把穆駿游提的事情交給他來安排。
他作為姜州刺史,與吳王抬頭不見低頭見這么多年,怎么可能不清楚吳王私下里的勾當(dāng),當(dāng)然是早和對方暗通款曲了。
吳王把這事交給他,顯然是想讓他想辦法把事情辦砸。
可他能怎么辦砸?
穆駿游帶人在前頭虎視眈眈地盯著,吳王這個領(lǐng)頭羊不開口,他哪來的底氣在不占理的事情上與手握兵權(quán)的將軍叫板?
王刺史現(xiàn)在是進退兩難,只恨自己先前不曾裝聾作啞。
想來他前邊幾位到任調(diào)離姜州的刺史都不是傻子,知道吳王畫的餅雖香,吃起來卻風(fēng)險極大。
可他已經(jīng)上了這艘賊船,箭在弦上。
正著急上火呢,聽聞外邊有同僚求見,王刺史心道:淹的不是他們的轄區(qū),他們能有什么好主意?恐怕是來看我熱鬧的。
他對這幾位在某件“大事”上的同僚還是有提防之心的。
雖說吳地上下官員并非皆在吳王掌控,但吳王想要行事,至少要將吳地四州的刺史拉攏到。
但轄區(qū)都有遠(yuǎn)近之分,更別提關(guān)系了。
反正上了賊船的王刺史看誰都是賊,誰也不愿相信。
他擺擺手,道:“就說我最近操勞,現(xiàn)下小憩一會兒,不要打擾?!?/p>
門僮應(yīng)和一聲,正要出去,外邊先傳來一聲高呼:“王刺史,我等在堂外撿到一只錦囊,可是閣下所需?”
王刺史心下一動。
他覺得這樣歪曲八扭的辦法不像是來看熱鬧的,恐怕是真有什么“好錦囊”要給他看。
于是王刺史又讓門僮把人引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