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看著杜宣緣帶的這條路,都感覺好端端一條路莫名生出幾分不詳。
另一頭的叛軍也收到杜宣緣要來的消息。
若說一開始對陳濤出手,是命懸一線下不得已而為之的保命之策,那么后續(xù)的發(fā)展,則完全是一些人任由其野心蔓延的結(jié)果。
“北患已消,朝廷裁軍的命令恐怕不日便要下達?!?/p>
“單單定北軍就有五十萬之巨?!?/p>
“風雨飄搖,江山不穩(wěn),又何苦為那不恤將士的昏君賣命?”
“這暖風熏人的皇城,咱們也不見得就進不去!”
前年皇帝無故困押安南軍穆駿游,叫他得到機會重回江南,如何愿為君所用?
黃池軍與安南軍在伯仲之間,縱然孫見松想要援助,也要被穆駿游掣肘。
他們定北軍十營雖非齊心協(xié)力,可在除夕宴上都是眼睜睜看著陳濤被刺死的,誰能獨善其身?
五十萬的兵眾南下,皇城守軍不足五萬,安能抵擋?
不過北方冗余的地方軍零零總總也有十余萬,雖說平日里關(guān)系曖昧,定北軍真要動起手來,還是少不了交戰(zhàn)周旋。
他們圍困并州也有一段日子。
這段時間只發(fā)生了幾次小規(guī)模的交手,定北軍并沒有動真格的,這也是“大病初愈”的并州能堅持這么久的原因所在。
定北軍圍而不攻,便是因為他們內(nèi)部想法根本就不統(tǒng)一。
畢竟開弓沒有回頭箭,真要對并州下四手,周圍那些地方軍不見得還會袖手旁觀下去,屆時他們就是真正的反賊,不打到底也不行了。
相反,若是保持現(xiàn)狀能等來皇帝服軟,逼得皇帝將陳濤乃至黃老將軍的事情揭過去,他們還能在北地繼續(xù)做他們的土皇帝,何樂而不為?
這會兒定北十營倒是發(fā)揮他們設立之初最根本的作用了。
相互牽扯著,進也不能、退也不是。
好在他們的對手也不是什么果決雄才,一聽定北軍殺陳濤逼他認錯,直接就給氣倒,只在病中派個定北都督來平叛,給個五十騎兵護衛(wèi)都花了一旬工夫。
在得知杜宣緣將到,這群人又起了爭端。
有人想一不做二不休,把杜宣緣截殺,反正她是押送黃家去皇城的人,和陳濤是“一丘之貉”,殺她不違背他們打出來的旗號。
更多人則是反對。
有認為殺杜宣緣與和朝廷開戰(zhàn)無異的,也有先前與杜宣緣交好的。
不歡而散后,幾名堅決主戰(zhàn)的將領暗中聚在一處商議。
起初有人提出暗中殺了杜宣緣。
就在眾人思慮之時,又有人道:“都督夫人在并州危難之際出手相助,都督與并州刺史也算有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