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些都是后話。
這會兒,逃得遠遠的梅不忍剛剛收到杜宣緣受封雁王的消息。
她知道這不可能是常態(tài)。
雁王與小皇帝背后那些人必然還要再啟爭端。
梅不忍猶豫再三,還是決定隔岸觀火。
殊不知她好不容易從沈孟浮那里搶來的萬香樓,已經成了紅袖縊的情報據(jù)點。
翌日的朝會上。
原本死氣沉沉的文臣忽然一改往日得過且過的模樣。
他們緊緊盯著登上寶座的杜宣緣。
昨日,杜宣緣下令重啟科舉,現(xiàn)在距離春闈的時間不過數(shù)月。
本該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因先帝體力不支,竟直接取消,當年許多偏遠地區(qū)趕來考試的考生至今還滯留在皇城。
好在皇城之亂波及范圍小,解決速度快。
否則他們就要成被殃及的池魚。
重啟科舉對他們而言是好事,但對朝堂上這些不服杜宣緣執(zhí)政的文臣而言,便是雁王準備動真格的信號。
都是官場上浸yin多年的老狐貍,怎么看不出杜宣緣要掀棋盤的架勢?
既如此,他們便打算先下手為強。
今日朝會,就連前段時間稱病不來的文官也叫人扶著,裝模做樣地站在殿內。
他們見雁王不拜,只死死盯著杜宣緣。
烏壓壓一大片人就這樣盯著她。
杜宣緣卻閑庭信步,悠然入座后回望過去,笑道:“今日這人來得挺全啊?!?/p>
眼見氣勢壓不倒對方,一文官越眾而出,中氣十足道:“雁王雖為攝政大臣,可為何多日不見陛下臨朝聽政?如此這般,陛下何日可得親政?莫非雁王無歸政之心?”
“是又如何?”杜宣緣反問。
一記直球,把座下幾十名文官打懵了。
古往今來,有不軌之心的臣子,不說遮遮掩掩,怎么樣也得找個由頭、扯面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