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當(dāng)年處置這些書信的手段卻十分粗糙。
顯然當(dāng)時焚燒書信的事并非黃老將軍授意,應(yīng)該是在他不知情的時候流出去。
不小心落到廢紙堆里、消失十幾年未曾察覺。
這便側(cè)面表明,類似的信件非常多,以致黃老將軍沒想過特意將它們處理了,也沒想到時不時清點清點數(shù)量。
杜宣緣的面色微沉。
能留下多到讓人平時提不起重視的信件,可見與寄信人的來往有多么密切。
而對于曾經(jīng)就任定北大將軍的黃老將軍而言,什么樣的信件時至今日依舊能毀了整個黃家呢?
答案昭然若揭。
可笑黃家當(dāng)年將程母驅(qū)逐,而今生死竟全數(shù)系于她母女二人身上。
聞程歸提起她的母親,華蔚亦悄然垂淚。
妓營管事說華蔚來到妓營不過一年,實則她已經(jīng)來了三年。
頭一年掙扎,第二年心如死灰,第三年才重振精神,在此泥沼中也盡力過好自己的生活。
而這其間的轉(zhuǎn)機,便源于程母。
華蔚本是官員子嗣,父親因朝中時局獲罪斬首,家人盡數(shù)流放,她也被充作軍妓。
初入妓營時,她尋死覓活,是想祈得旁人一點憐意,放過她。
可惜在這兒的人,連自己都不一定保得住,哪里能放得了她?
多次試圖逃跑無果后,華蔚心灰意冷,在一日出營清洗衣物的時候,看著奔流而去的江河,生出躍入其中、隨波逐流的念頭。
可她跳入河中后,竟有人拼死相救。
這條河在營外,本就是附近居民都能來的地方。
被撈起來后,華蔚大哭一場,與救她的婦人聊了許久,終于放下尋死的心思。
風(fēng)水輪流轉(zhuǎn),日后如何尚未可知。
人只有活著才能談日后。
自那以后,華蔚與程氏母女二人相交甚篤,常常借外出洗衣的機會交往。
因華蔚的狀態(tài)好上許多,管事婦人對此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在此期間,程歸生出利用那些書信為她們謀出路的念頭,她因母親的遭遇恨黃家,也清楚若是黃家收回這些信,不一定會給她想要的東西。
她想光明正大的立功。
于是程歸將主意打到陳濤身上,暗中使華蔚將信帶到營里,找機會與陳濤接觸。
華蔚本就是出來洗衣服的,在衣簍中摻一件舊衣不難。
可惜程歸的計劃還沒來得及實行,天災(zāi)人禍便接踵而至。
程歸也將這些事毫無保留地告知杜宣緣。
她的所作所為,皆圖一個“利”字,只要杜宣緣能給予她足夠的“利”,她能為杜宣緣盡犬馬之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