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喊:“真能留九成?”
“是真的?!卑照f,“明天就會有監(jiān)督官來,誰敢克扣,直接押送王宮?!?/p>
又有人說:“可我們沒鋤頭,犁也壞了?!?/p>
“今天下午,第一批翻修農(nóng)具就送到?!彼f,“后續(xù)還會補(bǔ)?!?/p>
她離開時,看見幾個年輕人在修田埂,有人扛著鐵鍬往自家地里走。
與此同時,萊昂到了東嶺冶坊。
爐火正旺。十幾個工匠圍著一臺破馬車拆零件。萊昂走上前,接過一把錘子,親自砸下車軸上的鐵圈。
“這個能做鋤頭柄箍?!彼f,“輪轂可以熔了打鐮刀?!?/p>
老匠人湊過來:“王儲大人,我們這爐子小,一次只能煉二十斤。”
“那就多開兩爐?!比R昂說,“王宮調(diào)來的廢鐵今晚就到。不夠的話,城里廢棄宅院的門窗釘子也能收?!?/p>
他脫掉外袍,挽起袖子,拿起鉗子夾住一塊燒紅的鐵條,放在砧上敲打。
?!?/p>
第一錘落下,火星四濺。
工人們愣住了。
接著,一個年輕學(xué)徒也拿起錘子,站到另一側(cè)。
叮、叮、叮。
聲音連成一片。
傍晚,第一批成品出爐:三十六架犁鏵,十八把鋤頭,十二把鐮刀。全都刻上編號,登記入庫。
當(dāng)晚,多個村莊自發(fā)組織夜耕隊(duì)。南渠村點(diǎn)了七堆篝火,照著田壟搶播冬麥。西河村婦女組成紡隊(duì),連夜織布。有孩子抱著碎炭跑進(jìn)冶坊,交給正在打鐵的叔叔。
第二天清晨,民政司送來第一份《每日生產(chǎn)快報》。
艾琳坐在議事廳東廂,翻開第一頁:
“東嶺冶坊復(fù)產(chǎn)犁鏵三十六架,南渠村搶播冬麥二十畝,西河紡織組出布七匹,北山林區(qū)完成首批采伐,木柴入坊?!?/p>
她讓人把榜單抄寫放大,貼在王宮前廣場。
自己站在榜下,對圍觀百姓說:“一個人動,是火種。一萬個人動,是烈焰。這些東西,出自你們的手,將來也會回到你們的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