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垂鈞負手而立,他從不吝嗇贊嘆,主要是黎淵的進境之快,著實無可指摘。
“不過,諸形合一這一步,你走差了。”
黎淵聆聽教誨,韓垂鈞指點出他的不足之處:
“易者,變也,易形之意,便是汲取天地萬獸之形,改易自身,提升稟賦,提升人體之極限……
但人只有一個人,即便四肢軀干乃至臟腑都分開,又能改易幾形?”
“您說的是,主形?”
黎淵一點就透,藏書樓內(nèi),老韓留下的著作,他翻看了不知多少遍。
“不錯,易諸形,要有主次之分?!?/p>
韓垂鈞點頭,他很喜歡這種做足功課的徒弟,不需要他耗費大量口舌翻來覆去的講:
“上等根骨為何有小龍形、龍形、大龍形之分?”
“組合?”
黎淵回答,順便吞服一枚增血丹,體內(nèi)溫?zé)嵋黄?/p>
“六形小龍,十三大龍,這個說法,其實來自于易形境,挑選一形為主,取諸形搭配,這才是易多形的奧妙所在?!?/p>
韓垂鈞于雪地踱步,略有些感慨:
“根骨有大小龍形之分,上乘武學(xué),也有高低,秘傳、絕學(xué),神功之分,這其中也與易形有關(guān)。
易形,是武道登堂入室之始,經(jīng)通脈、煉臟,直至煉髓大成……”
易形組合。
黎淵靜靜聽著,也回憶著書上記載。
依著老韓的說法,人的精力有限,該兼修什么武功,選擇改易何形,都是很有講究的。
如八萬里,他以靈熊形為主,靈虎豹為輔,其改易之形體,無不與此有關(guān),故而,養(yǎng)出一身極度夸張的巨力。
其雖停留于易形之境,但即便是通脈都無法與其角力。
“龍虎寺那位神榜大宗師龍應(yīng)禪,以龍、虎為主形,以風(fēng)、云為輔,真可謂是橫勇無敵……”
黎淵一瞥,隔著面具,他都能感覺到老韓的神色變化,是向往,也是躍躍欲試。
“師父,您老以什么為主形?什么為輔形?”
黎淵詢問,他好奇很久了。
“雷龍,龍為主,雷為輔,經(jīng)六十八年,易百形方成?!?/p>
韓垂鈞并未隱瞞。
他前踱兩步,避開院內(nèi)老樹,他雙臂舒展,絲絲縷縷的內(nèi)氣自其周身毛孔中散逸而出,徐徐交織,
以看似緩慢,實則極快的速度,在其身后勾勒交織出一顆似有電光繚繞,似虛似幻的雷龍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