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李曄你們相處的雖然極為融洽,可是比之李曄的爺爺跟父皇來說,終究還是相差甚遠。
而李曄登基之時你麾下兵馬于宮中不尊新帝圣意,卻被你一言喝退的場景,早就已經(jīng)無形之中埋下了你跟李曄之間注定無法消除的間隙。
裂縫一旦產(chǎn)生,無論你怎么努力,都再也沒有重歸于好的可能了。
后來你力主北伐之前,曾經(jīng)將自己撰寫的兩本教導李曄為君之道的書籍私下獻給了李曄。
為君之道竟然不是李曄自己登基稱帝之后慢慢領(lǐng)悟的,而是由你這位臣子教導的,無形之中又一次加深了你跟李曄之間的裂縫。
你雖是因為李白羽的托孤重任盡職盡責,想要幫助李曄盡快坐穩(wěn)皇位,可是你也犯了一個身為臣子最不該犯的錯誤。
僭越之罪。
而僭越之罪無異于欺君犯上。
功高莫過于救主,罪大莫過于欺君呢!
再加上李曄年少,登基實在太過倉促了。
與其父皇李白羽相比更是不可比擬。
李白羽被立為太子多年,在言和身前耳濡目染之下早就無形之中懂得了些許的為君之道,又有言和言傳身教,李白羽早年雖為太子儲君,可是卻早已經(jīng)有了帝王之姿。
再加上找朝中經(jīng)營過年根基深厚,雖然是剛剛登基稱帝,在百官心目中的威望卻早已經(jīng)根深蒂固。
反觀李曄,登基之時既不是太子,又沒有接觸過任何的為君之道,與百官更是毫不相熟,從未深交。
因為父皇英年早逝,不得已倉皇登基,然而年幼的他毫無根基,根本無法服眾。
他之所以能夠坐上皇位,不過是因為你大軍在手,力排眾議鼎力扶持而已。
一個不是太子,沒有接觸過任何為君之道的皇子直接登基為帝,尚無有余力穩(wěn)定朝綱社稷,獲得百官真心輔佐,你卻直接教給他了為君之道。
你這不是幫他,而是在揠苗助長,毀其根基?!?/p>
“換而言之,你是真心實意的幫他坐穩(wěn)皇位,還是別有目的?
若是真心輔佐,你在應(yīng)該明白,待在朝中慢慢對其言傳身教,遠比兩本書籍一股腦的強塞給他為君之道,猶如揠苗助長更為合適。
可是你非但沒有如此,而是威壓朝中百官,力行北伐之舉,李曄起初沒有同意,卻因為你執(zhí)意請旨北伐不得不同意下來。
李曄雖然沒有當過太子,可是國子監(jiān)進學多年,多多少少也知道什么叫做大局為重。
他雖然沒有被父皇教導過為君之道,倒也不會傻到一無所知。
他會不清楚當時的局勢穩(wěn)定朝綱,遠比北伐一統(tǒng)天下更為重要嗎?
可是三朝元老比比皆是的文武百官都被你壓得無話反駁,他一個剛剛登基為帝,毫無根基的幼年君主,又如何能阻擋的住你這位早已經(jīng)下定的決心,且大軍在握的并肩王跟中路兵馬大元帥呢?
而此舉,注定你們之間的君臣裂縫又一次擴大了一些。
在天下人看來,你是忠心耿耿,為了兩位先帝的臨終所托,力行天下一統(tǒng),報答兩代先帝的托孤重任。
可是老朽看來,你柳明志卻是句句言忠,步步在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