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曄很不想承認,可是他不得不承認。
姑父的存在就像一根頂梁柱一般支撐著自己的皇位。
只要有他在,縱然自己做錯了也有挽回的余地。
然而沒有他待在身邊,自己就像六神無主的無頭蒼蠅一樣。
就拿此次蕊兒跟岳父禍亂朝綱之事一樣,李曄心里隱隱的有種感覺,縱然此次不是自己故意為之,而是朝堂之上真的發(fā)生了蕊兒禍亂朝綱的事情,姑父依舊可以像以前一樣解救自己與水火之中。
幫自己肅清朝綱,整頓吏治,再扶大廈之將傾。
他不知道他憑什么會相信姑父這樣一個權(quán)臣,但是他總是不由自主的冒出這樣的念頭。
李曄回過神來,目光復雜的環(huán)視了一下殿中的文武百官。
七成半的官員都是上了年紀的老臣了。
有皇祖父李政留下來的三朝元老,也有父皇李白羽留下來的一些較為中年的臣子。
年輕的臣子大眼一掃,少的可憐至極。
尤其是輔佐社稷的重臣,全都是遺留的老臣,新任官員幾乎一個沒有。
李曄放在龍案下的拳頭握的關(guān)節(jié)發(fā)白。
對于朝堂大換血的想法越來越堅定了。
自己必須在兩年之內(nèi),徐徐漸進的將朝中的官員全都換成自己親自提拔上來的年輕官員才行。
老臣的威望太高,資歷太深,自己的威儀很難震懾他們。
很多時候都得自己選擇妥協(xié),一些政事才能通行,這極大的掣肘了自己君王的權(quán)柄。
姑父鎮(zhèn)國書第三卷說的御下之道自己必須再拿出十二分的精神來鉆研了。
自己是一國之君,是當朝帝王,是該自己看他們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帝王,而不是讓他們來掣肘自己身為帝王的威嚴。
自古以來便是上君下臣。
自己才是君,怎可讓臣子來決定自己得意志。
更重要的是,自己必須盡快擺脫對姑父柳明志的依賴才行。
父皇在世的時候教給自己的東西連姑父教給自己的百分之一都不及。
潛移默化之下自己對姑父的依賴太重了。
長久下去,自己將會變成一個毫無主見的帝王。
這將如何否和自己的身份,符合帝王威儀。
可是眼下,自己又不得不仰仗姑父的威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