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明志也不忍心讓他這等年紀了,卻仍舊還在為了國家大事嘔心瀝血,奈何如今朝堂的局勢還離不了這位剛正不阿的老大人。
雖然不忍心,可是為了大局著想,柳明志也只能咬著牙讓他再為朝廷繼續(xù)發(fā)揮幾年余熱了。
好在夏公明這個老爺子雖然剛正不阿,而且還有事沒事的時候都要給自己這位當朝天子找一點不痛快,可他為人處世方面卻相當的通情達理。
他自己的心里也明白,柳明志一直留著自己,不準許自己告老還鄉(xiāng)也是出于無奈之舉。
雖然偶爾會發(fā)發(fā)牢騷,可是在處理政事之上卻依舊盡職盡責,從來不曾懈怠分毫。
夏公明先后歷經了大龍威赫一朝,李政一朝,李白羽一朝,李曄一朝,再加上自己這一朝,已經是五朝元老了。
說是大龍廟堂上常青樹,一點也不為過。
夏公明一生行事,不負其姓名中的公明二字。
小事情他也許有過人人皆有的私心,可是在正事,公事之上卻真真正正的做到了又公又明。
夏公明這位老大人在幾位皇帝的眼里都不是一個特別好的人臣,包括柳明志自己也這么認為的。
畢竟有事沒事就給皇帝找點不痛快,這種臣子沒有哪一個皇帝會特別的喜歡。
然而又沒有哪一個皇帝能夠離得了這種剛正不阿,敢于直言進諫的臣子。
對于皇帝而言,他雖然不是一個“好”的人臣,卻絕對是一個好的官員。
一個不但沒有任何的野心,而且又真正心系天下黎民百姓的好官員。
柳明志看著夏公明,淡笑著指了指十幾步外的幾輛馬車。
“老愛卿,杜愛卿,宋愛卿,秦愛卿……朕甲胄在身,是用不到乘坐馬車了。
不知幾位愛卿打算如何趕路?是跟朕一樣騎馬而行,還是乘坐馬車奔赴新軍大營?”
柳明志并沒有直言明說讓夏公明他們這些已經年邁的老臣去乘坐馬車,而是開口詢問了一下他們的想法,讓他們自己去拿主意。
人年紀一大,就越不想服老,自己若是直接命令他們去乘坐馬車,這些老狐貍指不定又會胡思亂想一番。
比如,陛下此舉是不是暗示我們這些老骨頭年齡大了,是時候該告老還鄉(xiāng),把手里的權利交給下面的年輕人了。
他們萬一誕生了這種想法,一個個的主動請辭告老還鄉(xiāng),那自己可就有的難受了。
廟堂之上,有時候一言一行都得仔細斟酌一二才行?。?/p>
夏公明順著柳大少手指的方向望去,看了幾眼十幾步外的那幾輛馬車,收回目光神色恭敬的搖了搖頭。
“陛下,老臣而今雖然已經年邁,可是君子六藝卻也不曾落下。
陛下您都御馬而行了,老臣豈能乘車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