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看來,內(nèi)閣的權利似乎有些過大了啊。
或許短時間之內(nèi)不會影響到十王殿的權利,但是長久下去,十王殿將會慢慢的變得名存實亡。
因為接觸各地州府官員的第一層次人員便是內(nèi)閣官員,他們只需在奏章文書上稍微動那么一點點的手腳,便會蒙蔽十王殿的視聽,從而無形中左右他們的思想。
十王殿的視聽都被影響了,那么當朝帝王將要面臨什么樣的處境也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后繼之君是一個明君的話,這點弊端自然是微不足道的,是一個守成之君稍微會被動一些,問題依舊不大,可是如果是一個昏……唉……
如果真的出現(xiàn)了那種情況,對于朝廷而言將是致命的存在啊!
柳明志可以保證自己在位期間不會干出昏庸的行徑,但是后世的子孫呢?誰又能夠保證的了呢?
內(nèi)閣的存在是一把雙刃劍,它固然可以幫助當朝的帝王解決弊端,同樣也可以反傷了當朝帝王。
關鍵所在,就是看這把劍握在誰的手里了。
文武官員可以一定程度的相和,但是文武百官卻絕對不可一心??!
有那么一瞬間,柳明志終于理解李政在位的時候為何要那般對待自己了。有些事情,自己不怕,但是不意味著自己不為以后而憂呀。
如今切身的體會到了朝堂上局勢所帶來的難處,柳明志總算是明悟了坐在這個位置之上有多勞心勞力了。
從始至終,具體要冊立哪一位兒女為儲君的事宜柳明志的心里早有考慮,他根本沒想過要讓下面的文武官員來幫助決定太子儲君的人選。
今日之所以會有這一幕,都只不過是柳明志借此話題來試探文武官員的態(tài)度罷了。
如今百官的態(tài)度跟想法柳明志已然看懂了個七七八八,剩下的一些想法也就沒有必要再繼續(xù)下去了。
心中靜靜地思索了片刻,柳明志依舊淡笑著站了起來審視著龍臺下的文武百官。
“列位臣公?!?/p>
“臣等在。”
“方才夏老大人的言辭,諸位愛卿可都聽進去了?”
“回稟陛下,臣等俱已明了。”
“明了就好,明了就好,你們明了了,夏老大人也就不用再費力的重復一遍了,同樣,朕也可以安心了。
也就是說,列位臣公全都附議夏老大人的諫言了?”
百官心里突兀了一下,猶豫了一下紛紛附和著點了點頭。
“臣等……”
“臣等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