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明志沉默了片刻,猶豫著搖搖頭。
“我給不了你任何的解釋,但是我只能說以我對父皇的了解,此事絕對不是他在背后的所做作為?!?/p>
“你自己都沒有任何證據(jù)能夠證明,憑什么讓筠瑤信服你的答復?
當初二哥接到消息,前去救我,一眼就認出了中途截殺我的人乃是大龍大內(nèi)侍衛(wèi)的十三太保。
若非那個神秘女子的解救,筠瑤早已經(jīng)慘死亂刀之下了。
僅憑師兄毫無根據(jù)的三言兩語,就讓筠瑤放下當年差點慘死的芥蒂,未免有些不太現(xiàn)實了!”
柳明志抿著嘴角,目光中露出了思索的深意。
“你確實是一個大才,放虎歸山對于父皇來說是并不希望見到的。
可是大龍瑞安五年,邊關互市正值如火如荼之際。
你這位草原的公主,對于維護邊關互市的和平來說有著重大的關系。
相比邊關互市三國貿(mào)易帶來的利益來說,你一位可能成為朝廷敵人的大才歸還草原,對比邊關互市所帶來的利益來說就有些微不足道了!
以父皇的心性來說,決然不會因為你回歸草原,可能成為大龍將來的勁敵就放棄邊關互市所帶來的重大利益。
不是為兄小覷了師弟你的身份。
對于當時的大龍來說,繼續(xù)積贊實力,以待完成接下來所籌謀的雄心壯志才是正題。
只要國富民強,你一位大才對于大龍要一統(tǒng)天下的趨勢來說并不算什么。
暗殺你的事情一旦泄露,也就意味著短暫的和平不復存在。
對于大龍的損失來說太大了。
以父皇這個人高瞻遠矚的大局觀,絕對不會犯下這種錯誤。
再者,你當時在兵部任職,請辭回國的事情是吏部批示的。
父皇已經(jīng)準許了,再暗中行伏殺之舉,一個不慎傳揚出去,不但會對大龍朝廷的顏面,還會對父皇的顏面造成損失。
父皇根本沒有理由做這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行徑。
還有,你說你是在關外遭遇大內(nèi)侍衛(wèi)十三太保的伏擊襲殺。
為什么會在關外呢,對于正常人的思維來說,呼延部落的公主在大龍境內(nèi)遭遇刺殺,會成為兩國交惡的導火索。
在關外刺殺,縱然事情暴露了,大龍也可以一推二四六。
可是你想過沒有,以你的淺薄的拳腳功夫,為了確保萬無一失。
大內(nèi)侍衛(wèi)的十三太保完全可以讓龍武衛(wèi)配合,在潁州城中斬殺于你,然后將你拋尸關外。
這對于大內(nèi)侍衛(wèi)來說,簡直是舉手之勞,而且還可以保證萬無一失,死無對證。
為何非要拖延到你出關之后,隨時可能遇到突厥斥候的時機再行襲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