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女皇在光明殿中所言。
金國知道了柳明志統(tǒng)兵百萬大軍壓境的消息,突厥這邊豈能不知道一點風吹草動。
百萬大軍可不是一兩個人,藏匿下去及其難以發(fā)現(xiàn),僅僅是大軍旗手的軍旗就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除非突厥是瞎子,否則不可能不知道這個消息。
相比混亂的金國,突厥的情況不見得能好到什么地方。
呼延筠瑤在王帳之中圍著沙盤不停的打轉(zhuǎn),不時地看一眼沙盤,托著下巴沉思片刻,思慮著如何應(yīng)對大龍北出的敵軍。
呼延玉夫婦,以及周圍一幫呼延王庭的近臣個個愁眉不展的各自想著應(yīng)對之法。
與此同時,月明星稀的突厥草原之上,數(shù)不清的快馬從草原各地,四面八方的朝著呼延王庭奔襲而去。
這些都是得到呼延筠瑤鷹隼傳書的各部首領(lǐng),各部的大王。
所有人都是一人兩匹矯健的突厥戰(zhàn)馬,輪換著騎乘,用最快的速度前去汗帳匯合。
柳明志毫無征兆的出兵行為,已經(jīng)令大半個天下都無法安寧。
“大汗,臣建議,要不咱們遷徙部族往北撤退吧,撤到陰山境內(nèi)暫避大龍敵軍的鋒芒,等到來年修養(yǎng)生息,恢復(fù)過來再重新遷徙回來?!?/p>
“只要咱們遷徙北撤,茫茫草原之上,大龍的兵馬想要追擊咱們,只怕沒有那么容易?!?/p>
拔汗那的話令帳中的不少大臣眼前一亮,顯然打心底里認同了拔汗那的建議。
遷徙北撤,暫避大龍兵鋒,在不少突厥人看來是眼下最正確的辦法。
只要還在草原之上,突厥勇士只要還有根基留下,早晚能轉(zhuǎn)土重來反殺回來。
呼延筠瑤停下徘徊的家腳步,精致的柳眉幾乎凝在一起掃視著下面蠢蠢欲動想要附和拔汗那的一群臣子,美眸中閃過一抹冷意。
呼延玉是最了解小妹性格的人了,見到小妹的反應(yīng)便明白拔汗那的諫言跟一群臣子的反應(yīng)觸動了小妹心中的底線。
趁著小妹呼延筠瑤尚未動火,呼延玉急忙站了起來呵斥了一群蠢蠢欲動的臣子。
“糊涂。”
“如今各個部族的牧場剛剛定下,馬駒,牛犢,羊羔都已經(jīng)撒了出去,想要在敵軍抵達之前收攏起來根本不可能?!?/p>
“你們知道這個時候遷徙北撤陰山境內(nèi)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嗎?豈是三言兩語說說的那么簡單?”
“最重要的便是,你們以為遷徙陰山就會徹底的安全了嗎?你們別忘了千年前的大漢時期的霍去病,可是有著將匈奴驅(qū)逐陰山,封狼居胥的先例?!?/p>
“這個時候遷徙北撤,就是將我突厥牧草肥美的疆土拱手讓給大龍敵軍?!?/p>
“糧草乃是大龍兵馬的命脈,此時不想方設(shè)法的阻敵,反而將牧場讓給大龍,就是自尋死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