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明志夫婦三人在軍中大帳中的言說的內(nèi)容無人知曉。
接下來的日子,柳明志絲毫沒有頹廢姿態(tài),跟以往一樣公私分明的處理著軍中重事,一群將領(lǐng)們也察覺到了柳明志的細微變化,可是具體哪里變了卻又說不出來。
大龍承平七月初三。
柳明志與護國公張狂口頭約定君子協(xié)議,其余五衛(wèi)北疆六衛(wèi)的兵馬以及五位兵馬大將軍尚未趕回潁州之時,絕不提及俯首稱臣之時,絕不妄起刀兵之禍,全權(quán)處置忠武王云陽喪期之事。
雖然柳明志身上背負著亂臣賊子的罵名,但是張狂卻極為相信柳明志的為人。
當著雙方兵馬三軍陣前立下了君子約定之后,張狂即刻下令大開潁州四處城門,恢復民行通道以及各路商道。
柳明志也沒有令張狂跟城墻上的守兵失望,下令三軍將士遠離潁州城南原野,遷移城西馬鳴坡駐扎,恢復潁州籠罩在戰(zhàn)火之下的生機。
一日。
兩日。
三日!
一連數(shù)日,新軍六衛(wèi)兵馬老老實實的駐扎城西馬鳴坡,與潁州城秋毫無犯。
如此行徑,令縮在家中擔心戰(zhàn)亂臨頭的百姓逐漸穩(wěn)定,潁州各府的商道也逐漸的恢復如初。
北疆的百姓們還是十分相信柳明志這位造反稱帝的一字并肩王的。
畢竟柳明志總攬北疆二十七府多年,說一不二的秉性早已經(jīng)為北疆百姓熟知,更是已經(jīng)在北疆百姓心目中留下了深厚的威望。
他的政令傳遍二十七府之后,相比京城十幾日才恢復如初的民生,短短三四日北疆就恢復了往昔的平靜祥和。
百姓們對柳明志如此信任的模樣,被諸多看在眼里的北疆將領(lǐng)心里頓時是五味雜陳。
他們又不是瞎子跟傻子,怎么會看不出柳明志在北疆百姓中心目中的威望到了一種何等恐怖的地步。
多日以來,最喜歡傳頌流言蜚語的坊間,不論是百姓,商戶,說書人,過往商旅,對于柳明志造反稱帝的事情絕口不提,全部都在過著自己再次安穩(wěn)下來的幸福日子。
對于北疆百姓來說,柳明志造反不造反他們不好評價其功過。
但是北疆的數(shù)百萬百姓心里卻極其的清楚,是誰讓以寒苦著稱的北疆富庶了起來。
又是誰讓以往缺衣少食的北疆百姓過了上溫飽的生活,又是誰讓他們的日子越來越好,越來越富足。
正如柳明志在勤政殿跟南宮曄說的一樣。
我做不到百姓們頓頓大魚大肉,可是我卻讓他們脫離的貧苦,隔三差五的吃上了一頓肉食。
百姓心中有桿秤。
他們的并肩王造反了不假,可是他們的并肩王爺讓北疆的日子變好了。